阅读历史 |

第九十二回(1 / 2)

加入书签

顾元尘看着满目白色的灵堂, 站在堂前不敢上前, 连顾青徵扑上来抱着他的腿哭都毫无反应, 仿佛像是被定住了一样。

黛玉和纪远澜站在一旁,看着顾元尘, 心有不忍。

这场鼠疫, 原本以为不会波及到将军府, 连黛玉都小心不让将军府的人接触到王府, 又叮嘱了将军府的人小心,当心顾青徵年纪小, 容易被传染。

谁知道最后病倒的居然是宋月蘅,病来如山倒,竟是一下子就去了, 甚至不给大家反应的时间。

上前拉住顾青徵,黛玉蹲下来把他抱起来, 抬眼看着顾元尘,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谁都不想这样,但事情发生到今天,宋月蘅已经离开, 再也回不来了。

“她去时说了什么?”

黛玉一怔,鼻尖一酸,抬眼看着顾元尘,“宋姐姐说, 来世你若经过她家门口定要进去讨碗酒喝, 她一定酿出一坛好酒等着你。”

黛玉不知道这句话里藏着什么, 可她明白,宋姐姐这样说,定是和顾元尘有关。

说不定是当年、当年两人间有什么约定。

这一坛酒怎么就等到了来世才能喝。

闻言顾元尘忽然朗声笑起来,大步走向放在正中的棺木。

八尺男儿,腰间还胯着刀。

走至棺木前,屈膝跪下。

“夫人,你这一坛酒,可要酿好几十年了。”

“顾大哥——”

“放心,她既已离去,我自当好好活着,连她的那一份,一块好好活着。”

纪远澜盯着顾元尘,轻叹一声。

当日他离京时,还曾想,宋月蘅在凉州,必定是有好戏可以看了,毕竟宋月蘅这人,生来就是知道怎么才能把日子过得不无聊。

谁知才不过一月多两月不到,竟然——

再过阵子就是中秋了。

团圆之日,竟然是宋月蘅的头七之日。

宋家,又少了一个人。

黛玉听见顾元尘的话,别开脸,眼泪掉下来。

搂着顾青徵,恨不得时光重回两日前,再早一点,早一点告诉宋月蘅,去请大夫,先把要吃下去,说不定,疫症就不会染上了。

将军府门前,纪远澜虚搂着黛玉,看向送他们出来的顾元尘和顾青徵。

纪远澜压低声音道:“鼠疫源头,我一定找出来,也算是告慰蘅姐在天之灵,往后青徵……”

“放心,有奶娘在。”

“你——”纪远澜看着顾元尘,轻叹一声,“蘅姐的事,过几日应该就会传回京城了。”

“恩。”

顾元尘点点头,“你们回吧,我孤家寡人一个,从前就是个无父无母的参军小子,是宋家不嫌弃,日后,宋家还是我的家。”

黛玉听着这话,不由想起宋月蘅和自己说的事。

两人走到如今并不容易,可怎么……

顾青徵才不过四岁的年纪,往后没了母亲,要怎么办?

这半日来,顾青徵揪着她的衣服,不时追问她,宋月蘅怎么了,为什么要躺在棺材里。

她答不上来,连一个字都说不出口。

顾元尘看着两人还站在门口,摇了摇头,弯腰抱起顾青徵转身便往里走。

门房见状,朝两人点了头,跨过门栏轻轻把门关上。

门前不知何时竟然多了两片发黄的叶子。

纪远澜转头看着身边的黛玉,见她眼圈发红,脸上泪痕还未干。

“放心,这背后的人,三日内,我必定把他抓出来。”

“可是宋姐姐不在了啊。”

黛玉看着纪远澜,呢喃道:“那人便是死了,宋姐姐也回不来了,怎么就……宋姐姐素来身子好,怎么会忽然走得这么急。”

为什么突然就不行了,怎么就不行了!

分明前两日还和她说笑来着。

伸手把黛玉揽在怀里,轻轻拍着她的背。

黛玉趴在纪远澜胸前,眼泪打湿了他的衣襟,心里一阵一阵的酸楚。

往后再不会有人同她那样说笑了。

回到纪王府,将军府的消息早传回来,见着两人,众人不敢多言,生怕惹两人伤心。

将军府和王府素来交好,亲如一家,连下边的人都认为,这要是往后王府多了个小郡主,指不定就和将军府的少将军结了娃娃亲。

可如今——

王府还未添个小郡主,将军夫人便赴了黄泉路。

“姑娘……”

紫鹃站在潇湘馆前,见着黛玉和纪远澜从远处走来,喃喃喊了一声,见着黛玉哭红的双眼,跟着红了眼眶。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