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婆子的规矩(1 / 2)
添了新人口,气象就变得好像有点不一样。还是一样的茅草屋,一样的农家院子,都多了点喜悦的感觉。一代一代的人倒下了,一代一代的人长大了。血脉,万千年来就这么流淌了下来。
董婆子大半夜里就被叫着起来了。师婆子带着王氏张氏在后院里忙碌着,她坐在灶房里焦急的等着。女人,生孩子就是一道鬼门关。无数的孕妇就倒在了这道门之前。这个时候,就体现出了师婆子的好。有个好稳婆,能安主家不少心。
虽然李氏这是第二胎。按理说,危险小了很多。董婆子还是为她提起了一颗心。她给灶膛里面递了一根柴。那火焰,被压得黯淡了,接着又“噼噼啪啪”的剧烈的燃烧了起来。
火舌欢快的舔着那口大铁锅,董婆子正在灶房里烧热水。灶膛里的火,上下的跳跃着,一会儿明亮了起来,一会儿又暗淡了下去。董婆子的一张脸,也跟着明明灭咩的变化着。一颗心,扑通扑通的往外跳。这种事啊,就算经历了无数次,每次的时候还是会担心。
她董婆子握了握拳头,心里默默地祷告着。祈求祖先,祈求上天,祈求那些大大小小的神明。苍天之下,这些渺小的人们,就如同蚂蚁一般,一代一代努力的生存着、繁衍着。
水开了,二儿媳张氏过来提。她把一桶水提到了月子房门口,敲门说声:“水到了”。没一会儿,门就给打开了。王氏一把手把水提到了屋子内,直接就又关了门。张氏,并不往月子房里进,她只在外面帮忙给送东西。
接生下之前,里面的人不出来,外面的人不进去。这些,都是师婆子的规矩。请她接生,就必须要遵循着她的话。师婆子的规矩多、要求严,有着无数的麻烦事。可是为着她的技术好,无数的人还在求着她。要是初次遇到这些麻烦事,也许还会觉得不耐烦。嫁到田家这么多年了,张氏也帮着接生几回了,这些事早就习惯了。
提完水,张氏并不去远处。站在月子房门口,她要时刻准备着听屋里人的吩咐。深冬的后半夜,寒气弥漫着。寒冷从脚底,从脸上,从袖口,不住的往骨头缝里钻。她虽然穿着棉衣,还是不自觉的打起了颤栗来。抬头往天上看,没有星星跟月亮,这阴沉沉的天气压的人喘不出气来。
没一会儿,张氏就觉得腿又冷又麻了。不自觉的,她站着跺了一下脚。“还好没有人看到。”张氏心中暗暗的想。下意识的,她就往四周去悄悄地看。墙角里,怎么好像有个什么东西?
张氏垫着脚,捡起了一个土块往角落里扔。“嘭”的一下,没砸着。那个“东西”已经慢慢的站了起来了。“二嫂,是我。”角落里,传来了田老三的声音。
“原来是着老三啊,下了我一大跳。”张氏拍了拍胸口,暗暗的想到。
“大冷的天,三叔在这里做什么?”远远地,张氏低声的问道。虽然在这黑暗的天气里,不会看得到。她还是习惯性的低下了头。
“我,我只是来上茅房。”黑暗里,田老三也羞红了脸。
“那就快点回去吧,天气这么冷。”张氏低头回答道。想了想,她又加一句:“有消息了,会立刻的通知三叔的。”
“唉,那就谢谢二嫂了。”田老三迈着步子,慢慢的离开了。
田老三走了后,张氏才放下了自己的一颗心。屋子里,现在还在安静着,这是还没到生产的时候。不到生产的时候尽量不要叫,这也是师婆子的规矩。
“三叔为什么躲在角落呢?”一个人实在是无聊,张氏心里不自觉的就想道。“是为了上茅房?只怕是在担心着三弟妹吧。”
“大冷的天,天寒地冻的,一个人躲在那个角落里。也不能帮着什么忙。男人不准进产房,又有师婆子在这里。他来这里又有什么用?他的房屋跟也没多远,就算是听消息,也不差这几部吧。这些他都知道,可是他还是来了。真是一个憨的人。”
“太挂心了,人难免就变得憨傻了。三叔,也只是担心着弟妹。若是我到了生产的时候,他会不会也这么的挂心我?”想起了自家的田老二,张氏就慢慢的羞红了脸。“那也是一个憨傻的!”
娇羞,一闪而逝了,脸色也很快的由红转到了白。“我还真的能够有孕嘛?”想起自己这肚子,张氏情绪就变得黯淡了下来。“不能有孕的女人,在这家里又有什么用?”她摸着自己扁平的肚子,心中暗暗的祈祷着:“老天啊,要是能让我生个儿子来,信女情愿少活二十年。”
夜深沉。白色的雾气慢慢的升腾了起来,严寒袭来,又变成了雪一样的霜。霜落在了土地上、树枝上、屋顶上,出现了一层白莹莹的光。这天,看着也好像开始亮起来。黑夜,就要过去了。
月子房,这会儿也到了关键的时刻。开始的时候一声一声痛苦的呻吟,接着就是一阵一阵的嚎叫,隔着门不停地传出来。三弟妹这是终于压抑不住了。听着这些嚎叫跟呻吟,屋外的张氏也跟着紧张了起来:“希望她能顺利的生产。”她的两只手,不自觉的握成了拳头。
随着屋内的嚎叫响起来,张氏也开始忙碌了。一桶一桶的热水提进去,一桶一桶的血水提出来。听着屋子里的嚎叫,张氏不自觉的就加快了步子。仿佛自己快一点,屋子里的痛苦就能够少一点。
灶房里,董婆子也不轻松。一锅的热水烧开了,拿着水瓢盛到木桶里,接着开始烧下一锅。抽着空,她还烙了几个白面饼。和面的时候加了油,烙饼的时候也加了油,饼子又香又软的。人家连夜的来忙活,总得管这师婆子一顿饭。
后面的锅台上面有着一个小罐子,里面熬着一罐子小米粥。长时间的熬煮,小米完全都煮化了,粥上飘着一层厚厚的粥油。这是给生产的李氏准备的。师婆子在月子房里劳累着,董婆子也在灶房里忙活了大半夜。又烧开了一锅水,腰又酸又疼的,董婆子不自觉的站起来锤了下。这人啊,到底是要认老。
月子房里,接生也到了关键的时刻。王氏唯唯诺诺的站在角落里。虽然她被师婆子教到了屋子里,可她几乎只敢站在屋子门口这个角。她不敢往前站,也不敢乱动乱说话,几乎连呼吸都要小着心。虽然自己也是三个孩子的娘,可在这师婆子的面前,就像个小孩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