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全文后记(1 / 2)

加入书签

2010至2020,《至暗行动》竟然真的写完了。

微博上,有读者回复说这是“千年巨坑”,有作者大大形容是“有生之年”……

时值当下,我仍有恍惚之感,仿佛历经了大悲大喜,从而陷入了一片寂静,似乎还没有把这个故事彻底说完。在这漫漫十载之中,聚散离别、信任背叛,尽皆有之。

我虽找不回晋江的登录密码,但隐约记得,在当初连载时,曾在“作话”内留下字句,大意是说没有了一份犹如左手牵右手般的感情,何止是失去了一个人,那就像锯了我的一只手一样痛不欲生。

人说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殊不知这沧海若是苦海,那巫山之云如是暴雨乌云,谁愿再赴沧海,谁敢再登巫山?

有一读者回复说,你只看到了当下,看不到未来,或许现在的境况就是未来最好的选择。

孟然在被俞宁抛弃的时候,他对用生命爱着他的齐锐说,没了俞宁,前面是什么,他都不想看,他都不想知道。

何其幼稚可笑,亦如当初的我。

这十年之中,所求注定不得,犹如家常便饭。

生活就像怒吼的汪洋大海,当一波巨浪没干能翻你,便又安排了一场海啸等着你。

在“第三卷 至暗时刻”及“最终卷 谁主沉浮”里,这样仿佛没有出口,仿佛跌入深渊,仿佛无力还手的感觉,也许读完全文的你能体会一二。

有一位叫作“倾河问雨”的读者摘录了《至暗行动》一段节选,投稿在了答题微博。

节选如下:权力角逐的苍穹下,那一双双翻云覆雨手正操纵着一枚枚棋子,逼着他们大爱大恨,胁迫他们无悲无喜;让他们互相屠戮,又让他们彼此相爱。

原博有近200多条评论,有人猜是《破云》《杀戮秀》《将近酒》,无一答对。后因长时间无人答出正确文名,被戏称为“江苏卷”。有一位叫作“吾所立处”的读者,在看到那条微博后,不厌其烦,一条条回复旁人,节选出自《至暗行动》。

本文于2016年复更后,曾以惨烈的周更,甚至月更,一更1000字+形式,蹒跚、踉跄地连载着。

不知在这个快捷、浮躁的时代,是哪些拥有天使之心的读者,历经了这样低靡的更新频率,还一路并肩行至完结?

在数据全线扑街的情况下,一介透明何德何能,可在每章收获走心评论,可在完结时读到优质长评?

共鸣,共情。

这是我仅有的这“10个”读者回馈的真挚情感,感谢有你,你们一人抵十,知名不具。

“珊漫”是我第三个笔名,海峡两岸出书不多,大约十几本。相较其他,《至暗行动》除了少量读者打赏之外,没给我带来太多经济利益,但它对我的影响却远胜过其他作品。

我之所以从事现在的行业,是因多年之前,一位制片人读到了我的文字,认为我可以尝试往影视行业转型,她所读到的正是《至暗行动》。

人只能看到苟且的当下,或许也可以尝试想像诗和远方。

去年年底,为了新文不至于再写10年,我主动在职业规划上作出调整,把主要精力移至码字上,敢于这般选择,前提是具备足以生存N年的财富积累。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