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前尘忽已忘(2 / 2)
归无处见到这一句,自然而然伸手摸去,果然摸到一口小肚大的素色水囊。然而一拿上来,却闻到熏天酒气。梦中女子许是为他长路奔波绣的水囊,只是如今都让他装了酒。
归无处又翻一页,上写斗大“平奇”二字,下书:“平奇,予之坐骑,生性骄矜。好尝鲜,生平最厌回头草。”
另一行写道:“某日,严寒。风雪甚大,余被翻下马背,积雪顷刻淹没,以为必死无疑。不知多久,平奇蹄刨雪丘,将予救起。大恩大德,没齿难忘。”
下一行,又写:“某日,大雨。泥泞难行,余牵平奇寻山洞避雨,一无所获。险滑跌深坡,幸有平奇立时察觉,将余衣衫咬住。救命之恩,终生必报。”
下一行,又有:“某日,酷热。余行路昏昏,跌下马背。平奇伏地嘶鸣,余依稀清明,趴上马背。幸赖平奇疾驰,寻得林荫处。感激不尽。”
以下凡此种种,记得密密麻麻。
归无处忍不住问计寒:“这本书册果真是我写的?不是平奇所写?怎么说到我的事尽是含糊其辞,说到平奇,却这般长篇大论、不厌其详?”然而平奇又怎可能写就这本书册,归无处不过问问罢了。
归无处再翻几页,却大多是偶记杂诗罢了,有“频频绮梦,伊人何处”、“舟无向、一只独伫”一类,亦有“山高见云野,流瀑仙雾浓。拟将比平芜,忽来远山钟。”一类不知所谓的。似乎纯然是自鸣得意,记下一句半句诗而已。
归无处此时已隐约浮忆起,自己似乎是有一执念,在追寻一个等待自己的人。然而那人在何处,自己却全然记不得。按这书册所说,他每隔两三月便会失忆,前尘尽忘。即便忆起一些,也很快便不记得。
便如此时此刻,那人姓甚名谁,自己如何唤她,那个地方又叫什么,他无论如何也想不起来。
他在外流浪不知多少年,自己年岁多少也不记得。只计寒知道的便有六年。这六年,他在外身苦,那梦中的伊人,亦不知苦等多少年。
她为他绣的水囊,早装不下清水,只装得下愁肠烈酒。
归路不知何处,归期遥遥无期。
只是,他究竟为何会失忆?他究竟是谁?那伊人又是谁?她是否真的依然在等归无处?这些问题的答案,却是谁也不知。
归无处这一角色在脑海中出现时,我的记性极差,脑中想法转头即忘,便想着干脆创造一个记性极差的角色。转头即忘时间太短,于是联想到了《记忆碎片》,但是十分钟遗忘周期也太短了,想着拉长一点,便安排两三月一忘。
另,“平芜”这一意象,来自纳兰性德《清平乐烟轻雨小》的“凭高目断征途,暮云千里平芜”一句,指的是草木丛生的平旷原野。这一句百读不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