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故事很有意思(2 / 2)
十二问郭老头:“您是从南广来的吧。”
郭老头很吃惊。
十二笑着说:“刚才你老在休息时,包袱里露出了‘南福记’的纸包。家里之前有人从南广来,带过这样的点心,说是在南广很出名的。“
郭老头这才恍然大悟。
“听说余州有几个地方在闹兵乱,现在如何了?”十二问郭老头。
郭老头说:“之前闹的很凶,崖州安福郡的芽县、溪县;余州定南郡的沛安、珑县;漭阳郡的梅源庄人都跑光了。后来听说南广旁的铜营坝又闹土匪。我瞅着局势不对,就往北走。不过昨个听说反贼们战败,后来大半都逃到的鸟林岛上,其余被官兵围在了勉城。哦!就今天打我的那个娘们的哥哥——叫卢珂的。他在这次平定兵乱中可立了大功了。啧啧。”
“这些人为什么要反呢,听说之前他们都是老臣呢。”
“你不知道?”郭老头有些不相信:“这事都传开了。”
“我们那小地方。听到的都不全。”十二说:“你老见得多,知道的自然也详细。”
“嘿,今个可真是——不是我吹,你真要问个路人啊,可能还真没我知道的多。不瞒你说,小老我是个唱书的,从小东奔西走。这次我都是打南广一路唱到这里——本应继续往北去,但平召镇有我各老师叔,不得不去瞧瞧。我是穿街过巷,走家串户——别说大情小事,秘闻内幕,你就是问某县谁家的鸡被谁家的狗咬了,我都能给你说出来。”
“真好啊。”十二他们高兴的说道:“这路上无聊,你可得给我们好好说说。”
“那是自然。”郭老头一咧嘴:“这话说起来话也可就长了。你想啊,这天下刚太平没几年,好端端的谁想着造反呢。我看那些人也是被逼急了——这朱少文刚做皇上,就把太上皇手下的一帮老臣押的押,杀的杀,闹得人人自危。你瞧这些闹兵谏的人,多一半都是为求自保,还有人是浑水摸鱼。当然,有没有人为老皇上抱不平的?我不敢把话说死,但我敢保证肯定没几个。”
“一年前,朱少文强迫朱江冷传位于他。他登基后,将朱江冷迁到城南的凉营山道德山庄居住。那时候天下虽有议论,但也只能顺应天意。可就在今年立春,朱少文先是禁足了仁王、寿王,免了他们的职务。随后逮捕卫军首领白羽翎,判了个不忠之罪,此事又牵连出百十名官员先后遭难。随后又传出南北两处驻军军官有私通外敌之嫌。镇北将军可是赫赫有名的酒仙人孟泽云。他在押回京城问话的途中不幸病逝;镇南将军是天门将军宋归朴,他在家中自杀身亡——这次兵谏的主力就是宋将军的几个属下附带朝中的几个老将军。”
“朝廷之事真是凶险。”蒋成渠感叹道:“比小说书中写的都匪夷所思。”
“我们唱书的“笑谈古今多少事”。对于这些恩怨都看惯了。”郭老头对蒋成渠表示不必那么惊讶。
“朱少文为什么这么做?”十二有点不解,他太想了解这个人了。他与朱少文虽然没见过面,但自己出生时的波折到现在的进京,都与朱少文有脱不开的关系。
“为什么?还不是权利。他刚刚登基,急于稳固自己的皇位——一朝天子一朝臣,历来历代都是如此。”
“能讲的再细点么?”十二不满意郭老头说的这么笼统。
郭老头想了想说:“行,那咱们就就细细缕缕他们的矛盾。说实话,朱少文也是一步一步摸爬滚打起来的。当年五地共举事,在顺山起义执白旗的就是朱少文。他那时才不过二十出头。几年战争打下来,已经战功著作,其门下也是人才济济。朱江冷在中梧称帝时,太子朱少文的势力就不容小觑。随着朱江冷慢慢削弱仁王、寿王、贵王的权利后,太子在朝中就更加只手遮天。朱江冷虽说陆续娶了三位妻子,无奈膝下唯有朱少文这一个孩子——所以说,这皇位迟早还是朱少文的。可朱少文常年醉心征战,都三十了还没有妻室,这让朱江冷很不满意。他担心一旦有意外,朱家江山拱手让给别人,于是要将找一功臣的遗孤过继到自己名下——不是我胡诌,这事人人尽知,都已经交礼部提人选了。不过朱少文肯定不同意啊,听说父子两人在殿上都吵翻了天。最后朱江冷还是打消了这个念头。不过由这事,父子间的矛盾已经摆在明面上了。幸好一年后朱少文娶了一个名叫景明的姑娘,两人婚后还诞下一子——估摸着现在都十岁了。
“以前,朱江冷父子俩都各自忍让。这几年,朱江冷却对权利更加执着,唯恐朱少文篡权,于是联合朝中大臣限制太子的权利。可朱少文根基已深,先发制人,夜闯深宫逼迫朱江冷退位。这才引发了后面这一系列的事——你这就明白了吧”
十二几人之前哪听过这个!所以全都听进去了。
蒋成渠连连催促道:“有意思!有意思!真比直接看小说有意思。老先生,你刚说的五地共举事,你能再细说说么?”
郭老头很是得意,卖弄起自己唱书时他一套说词:“是非难分辨,经过要讲明。谁错谁对我不好下结论,可我给你们把故事讲完,大家其实心里清楚。所以咱们从头说。”
“好!”三人鼓起掌来。
郭老头说:“要说五地共举事,还得交代一个背景。三十年前,八螓王朝逐渐走向没落。当时官员腐败,盗贼四起,北方又有赫提萨人南下扰动边界。在此内外交困之际,皇帝林平却醉心修行,不问朝政。只可怜天下百姓流离失所,难以存活。”
“咱们今只说在鸡鸣郡。那的郡守想要升官,可要升官就都要有钱打点,于是他就以各种名义搜刮钱财,今有‘修路钱’,明有‘修书钱’。这些钱一层一层摊派下去,最后就落在平民百姓的头上。当然,有钱的还好说,没钱的就得用家里的粮食来抵,还得因‘不思进取’的罪名打二十板子。
“朱江冷当时是个族长,他不忍心向族人收钱,于是被上级安了一个‘标榜自己,污蔑朝廷’的罪过。他去向县官解释不清,向上申诉又无果。到最后,郡守看钱收的不利索,想要杀鸡儆猴,于是编排朱江冷带头作乱,要拿住杀头。”
“朱江冷得了消息,带人连夜逃出。当地官员就扣住他的妻子——也就是朱少文的母亲,并贴出告示:限朱江冷七天内到县衙领罪,否则其妻将难逃一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