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 29 章(2 / 2)

加入书签

小和尚伸手指向一个角落,那里坐着一个穿着僧衣的和尚:“施主可去方丈那里解签。”

原来他之前往旁边看那一眼是在看那方丈。

苏遇卿和平乐一起去那方丈处。

平乐将签递出去,道:“烦请方丈为我解签。”

这次出宫京城之人并不知道,京城之中识得她是公主的也没几个,所以她自称一直是我。

那方丈并未接,只看一眼,微笑道:“羡煞桃花。”

出家之人,说话钟爱于含蓄二字。

平乐平日并不喜欢别人说话遮遮掩掩,现在却庆幸于这含蓄,因为这样就只有她能听懂。

自从上次准备感谢陆镜尧未成之后,平乐知道苏遇卿并不知道她和关伯衡的事。

这毕竟是一件很私人的事情。

身为公主,她以后可能会嫁给一个并不相爱,甚至于并不认识的人。陆镜尧不会逼她,但身为公主,如果能用自己的婚姻换取国家安好,自是不可推辞。无需别人多言,她自己就会这么做。

到时候,为人.妻,为人母。

年少时的这点喜欢与不喜欢只会暗藏于心成为秘而不宣的过往云烟。

所以现在知道的人自是越少越好。

而那些“知晓”些“内情”的王公贵族们,只知她是喜欢关伯衡,是一国公主对一代名将的喜欢,是可以宣之于口的欣赏。决不知,这喜欢是单纯的,平乐对关伯衡的喜欢。

然而不管未来怎么样,现在听到有人说“心想事成”她是高兴的。

平乐知道,这说的是她对关伯衡,因为一直以来,她的所求也只有这么一个。

她如何能不高兴。

苏遇卿倒是不知平乐在高兴什么,只站在一旁淡淡笑着。

方丈抬眼看苏遇卿。

半晌,忽道:“施主可否与贫僧单独一叙?”

苏遇卿不确定道:“我?”

“正是。”

这时候,平乐也回过神来了,皱了眉。

对陌生人的警惕之心是不会因为一句好话就能完全打消的。她下意识拦住苏遇卿。

苏遇卿却道:“无妨。”

又重复了一遍:“无妨,不必担心。”

她跟着这方丈去了大殿后边的一间静室。

平乐没跟进去,却在门口等着,虽说苏遇卿道无妨,但她还是不放心。人是她带出来的,万一出了什么事,她难辞其咎。

半个时辰之后,苏遇卿走了出来,神色如常,微笑道:“走吧。”

平乐明白了,这是不打算告诉她对话内容了。

不过如果只是苏遇卿个人的事,她也不好问。如果事关他人,以苏遇卿的脾性应该也不会藏着掖着。

自从上次苏遇卿误以为她和皇兄闹了矛盾,来劝她时,她就知道,她这嫂嫂不是什么工于心计的人。

相反,她很善良。

在司梦雪这次之后,她就更加坚定。

所以,苏遇卿不主动说,她也就不打算问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