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九十三章(1 / 2)

加入书签

消失了多年的黄承彦, 终于记起了自己还有个女儿。

孔明恭敬的站在黄承彦身旁, 示意他小心的迈过门槛。

黄承彦的的鬓发斑白, 两颊微凹, 瞧上去清减了许多。不过比之多年前刚刚丧妻的他, 精神头足了不少。

身着素缟深衣,手拄梨木鸠杖的黄承彦,站在一颗青松下, 倒真有一种仙风道骨的感觉。

月英看着他,眼皮抽动了一下,半天也没有开口讲话。

站在她身侧的瑶儿和阿芃看的也是一头雾水,暗自猜测着那位老者的身份。

“英儿已为人母, 怎么反倒不识礼数了,连声父亲都不唤。”

黄承彦带着笑意责怪道, 他的身后还站着垂着首,胖了一大圈的王立。

月英心中埋怨的说辞早已想好, 正欲对黄承彦说出来,孔明站在黄承彦身旁帮腔道:“夫人,快回父亲的话。”

对啊, 她怎么能忘了呢,孔明和黄承彦原是一伙的。

就拿这婚事来说, 黄承彦就从未与她商量过, 孔明同意娶她后,这黄承彦也就通知了她一声。

看着他二人站在一处,一同在责怪着她, 月英心中颇不是滋味,她正着神色说道:“父亲,您终于想起我这个女儿了。”

语气无波,但是话中明显带刺。

黄承彦倒是不在意,笑着又与孔明打趣了她几句。看着孔明一脸“岳父你说什么都对”的神情,月英心中的火气更甚,只得暗自的咬了咬牙。

“父亲,小婿已吩咐下人提早备下了饭食,烦请您随小婿到正厅一叙。”孔明的身量要比黄承彦高上一些,说话时,总是故意的垂首,以示尊敬。

小婿?月英还是第一次听见孔明在黄承彦面前这样称呼自己。

听起来总觉得怪怪的…

月英正站在地上愣怔着,孔明和黄承彦已经从她的身前走过,直接忽视了她的存在。

孔明向前走了好几步,方才突然想起了些什么,微微转首对月英说道:“夫人也一同前来罢。”

婢子布好珍馐美酩后,天色因着夏日昼长,还未暗淡。

云舒霞卷。

孔明将主案的位置让给了黄承彦,而他则与月英共案而食。

多年未见的好友好不容易相见,自是有许多话要共叙。月英看着黄承彦与孔明谈笑风生,举杯共饮,完全把她晾在了一旁,只得愤愤的用筷箸戳着食碗中的菜肴。

黄承彦同孔明和月英讲起了这几年的游历,凉州、徐州、江东、交州……整个中原都被他游历个遍。

月英好不容易插上了一句话,微讽道:“父亲怎么没去西域啊?”

黄承彦捋了捋胡子,回道:“为父还真想去西域来着,只不过没去成。”

谈罢游历,黄承彦又与孔明谈起各州的时势。说来奇怪,黄承彦虽然看似高隐,却对各处的形势都了然于心,不知道他的消息源都是从何而来。月英暗自猜测着原因,想起了黄承彦不仅在荆襄名士圈颇有地位。也与其它一地的名士有着往来,她记得黄承彦好像与几位颍川名士来往密切,不过那些名士应该也如他一般,并未出仕。

“英儿腹中孩儿的名讳起好了没有。”

黄承彦接过了婢子为他斟好酒的酒爵,问道。

“还不知是男是女,并未起好。”孔明回道。

月英隐隐的猜出了黄承彦的话外之意,看来他这是要亲自为她的孩子取名字。果然,黄承彦接下来便开口提出,要为孩子取名。

孔明自然是欣然同意,月英的心中却颇为不悦,这胎若是个女孩,她还想亲自为她取名呢。

酒过数巡,孔明白皙的面容已经开始泛着红意,黄承彦的酒量比孔明要好上不少,不能让他二人再饮了。月英在一旁小声制止道:“孔明,你与父亲不能再饮了。”

说着,她轻轻拽了拽孔明的右手。

可是不知为何,孔明竟然很抵触她摸他,马上将手从她的手中抽出。月英感到疑惑的同时,突然想起刚刚她为他亲自布菜时,他也是推推拒拒的,与平日相比,格外的放不开。

她又压低的声音问道:“怎么了,我连摸你一下都摸不得了吗?”

孔明转首,同样用极小的声音回道:“在岳父面前,不得放肆。”

这就叫放肆了?孔明也太容易害羞了……

月英无奈的微叹后,便自顾自的食起菜肴来。

“天色已晚,孔明你带着英儿早些歇下罢。”

黄承彦在主案处,默默的观察着自己的女婿和女儿,说道。

“那父亲也早些歇下罢。”说着,月英忙唤了婢子,吩咐她们为黄承彦腾出一间客房。

“不用了,故人殇逝,为父要赶水路前往雍州奔丧,就不在府上过夜了。”黄承彦制止道。

黄承彦在雍州还有旧识?既然是急于奔丧,那她便留不住黄承彦这个倔老头了。月英的神色有些落寞,她不禁问道:“父亲若不是因为女儿有孕,是不是便不会来看女儿?此番您只在府中待了不到半日,就要再次离去…”

那句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放在她的身上真是再合适不过了。

“英儿既已嫁人,那便是诸葛家的人了,待你生下孩儿后,为父会再回益州看你的。”

哪里是来看她,分明是来看他的外孙或者外孙女。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