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手作羹心意比较,佛家灯会有缘人见(2 / 2)
她们的目光落到黛玉身上,度其身形气度,是连带着面纱都遮掩不住的脱俗非凡。再加上那小沙弥称呼她为林施主,一个念头就起来了:
这难道就是那个名动京城的林家黛玉?
在黛玉随着小沙弥进入寺院的时候,林姑娘在安定寺的消息就悄然传了出去。
黛玉倒是没有去注意外边的流传,她到了主持院中,果然见到了前些天那个老僧。
当初黛玉就想过他谈吐形容非凡,心中已经有了猜测,故而今天这一见到是并不吃惊。
双方依礼行过后,主持就向黛玉慈和笑道:“三年期限已满,尘缘将尽,贫僧特来度化此物。”
听到三年,黛玉心中就是一动。当初癞头和尚说的,也是佩满三年。
这主持和癞头和尚,也不知是有什么联系。
“依师傅言。”黛玉念头只转了一会,还是将佩玉交给小沙弥。
她重来一世,对这神佛之说,心中还是有所顾念的。
“宝玉只是暂时交托,待到佛会之后,自会还给施主。”主持慈眉善目,温和地解释道:“此不是凡间物,使命已了,度化了才好。”
黛玉谢过之后,又微微俯身行礼。
“施主和我有缘。我看施主现下困惑,可是由何事要解?”主持温声问了一句,语中都是平和。
黛玉的确是有想要问的。
重来一朝,前世自己泪尽而亡,今生反而驻足不前起来。
“敢问师傅。现在有一玉粥、有一金粥。该要如何去选。”
“玉粥果腹、金粥眼足。施主再次归来,命至于此。需要什么,可遵循自己心意。”
黛玉听着主持一口道破自己重来的身份,心下略微诧异。
一是水溶,一是沐轩。黛玉心中仿佛有了选择,又仿佛什么都没有。
“施主不必多思。今日灯会之际,自是缘分重到之时。”主持微微笑了一下,又行了个佛礼
。
黛玉心下稍动,微微俯身回礼,就依着主持的意思转身退了出去。
灯会是在佛会之前的活动。红霞初升,到处都是张灯结彩,一盏盏明灯挂在寺院四周。
这样瞧起来,倒是和扬州元宵有相似之处。黛玉微微想道。
佛会在第二天举行,一般的行人在朝拜过后,大多都先下了山。而能够在寺庙中住下的贵人们,才会出来略看一看。
人不少,但是场地也宽敞。
黛玉沿着寺院的外路慢慢走着,想起主持说的话:缘分重到的是灯会之际,那就是现在?
心中念头一时有些杂乱,黛玉清了清心神,先将注意力放到灯会上来。
寺院两边都是热闹的摊铺,琳琅满目,佛经灯盏,什么都有。
一个面具摊吸引住了黛玉的目光。
那摊子显得有些清净,上面的面具倒是多样。
黛玉瞧中的是一个翠色的面具,上面画了一只芙蓉。不知为何,一眼就让黛玉心喜。
小贩见有贵人目光驻留,早就讨喜地吆喝了起来:“这是顶顶好的东西,安定寺中才有的,受过佛光普照的。”
“既能庇佑福禄,又能得逞心愿,再好不过啦!”
难得在外灯会,带着面具的人倒也多。黛玉看周围人有带,心中又是偏爱那芙蓉花,便也取了过来。
带着些新奇地将面具覆盖上,黛玉第一次从面具中往外看,觉得视线都变了些,倒是分为有趣。
后面越走越是繁华,黛玉便一路带着面具前行。前边显出亮光闪闪,仔细一看,是有一条清溪。
溪旁上点点灯光闪烁,像极了当初扬州花灯会的场景。
想起当时扬州灯会,一幕幕似乎还近在昨日。
黛玉有些感叹。看溪旁也有卖河灯的小摊,她心念一起,便走过去相看。
摊上东西倒是多,黛玉目光一扫过去,居然见到了当初自己选的那个蝴蝶河灯。
那蝴蝶河灯是碧墨色的一对,当初扬州放河灯之际,自己不过随手挑了这个河灯。
今天又再见到,黛玉只觉得这倒是十分有缘。
难道这就是主持说的重逢之缘?自己和一盏河灯?
黛玉带着些戏谑地想着,面上也泛起一丝笑意,便自己伸手去拿。
而此时旁边也伸出一只手来,目的都是那个碧蝴蝶河灯。两相交错之下,倒是无意识碰到了一起。
黛玉只觉得手指和另一人交错,温热的触感让她下意识就收回了手。
等她抬眼往过去时,就见对方也是带着一个面具,正有些怔愣地看着自己。
今日灯会之际,自是缘分重到之时。
不知为何,主持的这句话,下意识又在黛玉脑海中回荡起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