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出事(1 / 2)

加入书签

自从前次李锦如与山子争吵被巧儿撞见,她已经多日未见过巧儿了。

巧儿当面听到了山子的拒绝,肯定很伤心。

都怪她,无缘无故干嘛要在这种事情上多嘴。

八字还没一撇呢,就这么被自己捅破了,本来有望能成的也成不了了!

巧儿肯定怨死自己了!

李锦如心中自责,每日惴惴难安,连吃饭做事都提不起精神。

她其实是个藏不住事的性子,及笄之后才学得稳重一点。

好想见到巧儿,跟她解释清楚啊。

李锦如很惆怅。

可是近日巧儿都没在王家的豆腐摊前出现。

她多次上门去找巧儿,她不是未归就是未起,总是躲着她。

她倒是每日都能看到山子。

他又恢复了之前的那张冰块脸,每日用饭还总要出来与她和阿爹一起,却全程冷着脸,一句话也不说。

李锦如气不打一处来,他还有脸生气,李锦如愤愤不平,吃饭都觉得心梗。

又甩脸子给我看?我还不想伺候了呢!

于是,李锦如决定巧儿多久不理她,她就多久不理山子。

让巧儿看一下她道歉的诚意和决心。

……

日子过得很快,转眼到了八月节。

西市晚间有热闹的灯会。

八月节是团圆节,也是仅次于上元节的花灯节,夜间街上的节目很多。

以往,每年的八月节,祭过月后,曾晋都会拉着她去买花灯。

月亮灯、兔儿灯、仙女灯……

现在,她房内的箱笼里还藏了好多……

八月节的早集要比往日还热闹得多。

李锦如早早出门买了祭月的香烛和莲花饼回来。

刚拐进后院,便见山子正举着斧子在灶房前的树下劈柴,每挥一下便被那力道震得咳一声。

他的伤口刚结痂不久,还有些发热……

李锦如的冷漠顿时装不下去了。

她放下手里竹篮,走到山子跟前。

“你故意的是不是?!”

山子恍若未闻。

李锦如夺过斧子:“你伤还没好,就在这风口上使力,你还想不想好了!”

“我好不好不用你管。”

山子从她手里抢回斧子,继续手里的动作。

李锦如气极。

行吧,你脾气倔。

你们一个两个的,都比我倔!

“是!我管不了你!我让阿爹管你!”

李锦如转身回了前院的铺子。

铺子门口靠墙的一排醋缸前,挤着一堆客人,李老爹正执斗往他们带来的陶罐里舀醋。

刚装满了一个陶罐,另一人的陶罐已经递了上来。

“阿爹,我来帮忙。”李锦如上前接过

她手上动作麻利,边打醋边小声对李老爹道:“阿爹,你去后面看看山子吧,他又在做重活,等下伤口裂了,又得养上好些日子。”

李老爹来了气,转身回后院:“这不是浪费药钱吗!”

李锦如忙活了好一阵,送走了客人,便坐在铺子里的长椅上数铜板。

今日过节,生意比往日好,只这一会,便有近百钱银子进账。

李锦如数出十个铜板,用作今后几日的开支用度,其余悉数锁进李老爹的皮匣子里。

刚停下手,便听门外一阵嘈杂。

好多人从街角跑过,还能听到一个姑娘由远及近嚎啕的哭声。

这声音隐约有些耳熟……

李锦如朝门外看去,心里隐约有些不安。

门外不远处,一群人惊惶地叫喊着什么,慌乱间听不真切。

李锦如拉住就近的一个妇人,问道:“怎么回事?”

那妇人也是刚听到动静跑出来,左一句右一句地只听了大概。

忽地被人拉住,妇人夸张地叫起来:“落水了!有个姑娘落水了,好像被淹死了!”

啊?

李锦如放开那个妇人,踮起脚往人群的中间看。

只见人群正中围了辆牛车,牛车上覆了一张芦苇席,席子微微拱起,底下隐约躺了个身量娇小的人。

牛车的速度被赶到了最快,向着醋坊的方向驶来。

李锦如紧紧盯着那辆牛车,心被揪了起来。

牛车从醋坊门前驶过,风掀起了芦苇席的一角,隐约露出一片湿漉漉的鹅黄衣角。

牛车旁跟着一个面色死寂的汉子,还有一个嚎啕大哭的年轻妇人。

那妇人的手臂上拐着一个蒙了青布的竹篮。

李锦如脑中嗡地一声。

“巧儿!”

手里的铜钱叮铛落地,李锦如扒开人群朝那辆牛车狂奔过去……

……

秋日的天昏得早,暮色沉沉,让人无端觉得喘不过气。

面前的房门紧紧地闭着。

门前的石阶下,李锦如孤零零地站在院子里。

不远处的门廊底下,王老爹蹲在地上一声不吭地抽着旱烟,几个时辰过去了,身影一动未动。

巧儿的哥哥王贵沉默地站在墙角,两只拳头捏得青筋暴起。

房内巧儿娘嘶声裂肺的哭声传出来,

“你怎么那么傻啊!何至于要去跳河!你要是有个三长两短娘可怎么活……”

李锦如盯着面前紧闭的房门,泪流不止。

须臾,门开了。

巧儿的嫂嫂丁兰送大夫出来,看到李锦如还在院里站着。

她们之前带巧儿回来时,见李锦如一路跟着,本想着她与巧儿要好,或许能宽慰一二,好绝了巧儿的求死之心。

没想到原本呆滞无神的巧儿,见到李锦如竟忽然激动起来,大骂着让她滚。

丁兰轻叹口气,劝她:“锦如,你先回去吧?”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