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第34章(一更) ...(2 / 2)
在沈卿卿才出沈家大门,嬴戎那边也得到消息。
他先是诧异,旋即又无可奈何地笑。
她这算不算被他气走了。
秦晋看着青年公子露出苦笑,脑海里是上回他在河边与人相依的画面,心想他们家王爷这回是真开窍了吧。
便请示道:“王爷,我们是现在也启程吗?”
“缓缓吧。”
秦晋不解,他又道:“现在追上去,怕又要给她添烦扰。小娘子的心思你不懂。”
按道理,她不该生那么大的气才对,是不是还有什么被他忽略了。
秦晋就眨了眨眼,想起喂大黄狗吃包子的桐月,不以为然地想。小娘子的心思明明很好懂,不好懂的只有顾娘子的心思吧......
不过这些就不是他该多话的了。
到了下午,嬴戎看到送到跟前的一个包袱,险些没有按耐住,想要即刻再追上人去。
那是他上回送给她的衣裳,就被她那么丢在了屋里,若不是沈家还有他的人在,在沈彦想收起来时要了过来。那这件事情他就该不知道了。
他抬手打开包袱,里面的两套衣裳连折痕都是旧的,收下它的人根本没有动过。看着银线交织的襟领,嬴戎有些晃神。
一股由连他都不自觉的涩意慢慢从心底涌散到四肢,似乎连抬手都有些费劲。
他指尖在繁复绣纹间轻指过,想起她在湖边绚烂的笑颜,猛然呼吸一滞。
“——收起来吧。”嬴戎收回手,慢慢在宽袖中拢紧。
秦晋应声,小翼翼将包袱收进一处箱笼,青年公子已站起身走到窗边,望着廊下要开败的凌霄花沉默许久。
***
“——将军!雨太大了!”
沈卿卿一行启程第三日,忽有暴雨袭来。天地间的植被都被打得瑟瑟,眼前的道路朦胧,马蹄下的官道泥泞,抬一足便要陷一足。
顾丞在颠簸中掀起帘子,往外看了眼:“还有多久到驿站或者有人家的地方。”
穿着蓑衣的士兵调转马头前来:“估计还有五里路才能遇到住人的村子。”
五里,也不算多远。
顾丞下令先赶到能避雨的地方,队列在雨中艰难前行。
“今年雨水怎么这般多。”顾丞弹了弹衣袍上的水珠,看着被吹得直晃的帘子。
沈卿卿正捧着书本,闻言头也没抬:“去岁冬日连连大雪,今年雨水多也是正常。”
顾丞一听就来兴趣:“你还会观天像不成,这话钦天鉴的老头儿倒也说过。”
女郎就扑哧一笑:“那还真是巧了,搞不好真会。”
桐月正往嘴里塞着点心,煞有其事的插话:“我们娘子什么都会!”
顾丞视线就看了过去,只见她又往嘴里塞了块栗子糕,嘴角抽抽。怎么又吃起来了,刚刚吃东西是两刻钟前?
他很快就移开视线,转而看自己的宝贝女孩儿,十分感兴趣地说:“卿卿你且说说怎么知道的,于我说两句,对行军打仗也有益处。”
这些天来,他渐渐发现不怎么爱说话的女儿藏了许多小秘密。譬如能随口跟他说起排兵布阵,对兵书几乎是倒背如流,更甚是昨天。后面一辆马车突然轮子出问卡住了,士兵们费了多大劲拆拆装装就是好不了,她走上前轻飘飘两句就解决了。
简直是让他开了眼界。
沈卿卿对这个充满求知欲的生父也是没辙,只要她说什么,他都十分上心,总得较真的。
她就说:“其实一本黄历便能知道。历法演变是有规律的,只要记住个五年左右的事情,就能对着历法上的四季变换时间推算出整年大概的气侯。但是老天爷的心情说变就变,这个时候就只能抬头看老天爷,如诗经上所言‘上天同云,雨雪雰雰。’那就是要下雪,又如‘暴风之候,有炮车云’,见了这样的云,那就是有暴风雨了。”
“其实都是前人智慧,只要略有研究,都能知道个大概。”
顾丞少年时是读书人,这些倒也有听说过的,但这个知道与运用又是另一番境界了。他还是觉得这和女儿聪慧有关。
父女俩说着很快就到了能避雨的村子。
外边下着暴雨,村子里户户紧闭,偶而会响几声狗吠叫的动静。
士兵去敲了一户人家的门,说明来意。
农户人家都实在,见对方又是官兵的打扮,心怵之余也是十分愿意施援手的,忙招呼父女进屋躲雨。
而士兵们就寻了空旷的地方扎营。
他们人数多,总不能全挤人屋子里,这样得住满整个村子。
若不是带着女儿,顾丞也不愿意劳烦百姓。
外边士兵刚刚扎好营,雨中又来了两名赶路人,是穿着普通的百姓,赶着一辆牛车。牛车上有一人似乎还受了伤,被同行的人搀扶到农户门口,希望能避避。
沈卿卿这会正捧着茶,侧头就见到雨中两个落魄的两个身影,视线在他们高大的身形上转一圈,又很快移开了。
只是握着茶杯的手在渐渐收紧。
一边的顾丞亦神色严肃的在思考什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