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离城启程(2 / 2)

加入书签

楚元昭施施然出了小院,中途还去林母贾敏院外挨个问了安,又到闭门思过的林郗小朋友处,幸灾乐祸了一番,才回了自个暂居之处。

拂柳在整理行囊,三人的行李并不多,大部分是吹毛求疵,喜好风雅的大师兄所用之物,譬如衣衫被褥,笔墨纸砚,茶具器皿等等琐碎之物。

在楚元昭看来,全是华而不实的东西,更可恶的是,大师兄出门还要带着他的琴。

下山时,拂柳担着两个大竹筐,背着行箧,两柄奇重无比的剑和琴只能由楚元昭来背了。

见楚元昭回来,拂柳头也不抬的说:“回去收拾行李,今晚连夜启程。”

楚元昭愣了下,他的东西很少,不过几套换洗的衣衫,只是,难道就差这几个时辰?

无意再问,横竖大师兄乾坤独断,问也问不出来,楚元昭匆匆回屋收拾了行李,急步过黛玉的院子来,快到时,楚元昭又放缓了脚步。

楚元昭打量黛玉的居所,林府整体以清雅为主,黛玉的院落也不例外,数楹修舍,皆以山石花木掩映,踏上曲折游廊,便是黛玉的书房,上下两层,后院应是个小菜园,围着篱笆桩舍,楚元昭失笑,没想到小姑娘还有这般兴致。

紫藤架下挂着秋千,下头铺着厚厚的毯子,楚元昭坐上去,来时,心绪尚有两分起伏,这会子完全静了下来,终有一别,何必作感伤之态。

“饭食还未得,你来得也太早了些。”楚元昭扭头,小姑娘俏生生伫在廊檐下。

楚元昭笑道:“早来会,想和妹妹说说话。”

黛玉似笑非笑:“谁要和你说话。”话是这样说,人却慢吞吞走过来。

楚元昭唇边淡淡的笑意,就那么专注的望着黛玉。

黛玉被他看得不自在,瞪了他一眼,板着脸说:“别以为把先前的事混过去了,我告诉你,不许再说我胖,再说我胖,我就恼了。”

楚元昭温声道:“妹妹,知道我为什么总是提那个肉嘟嘟的小姑娘吗?不是逗你,因为,那时的妹妹全心全意想着我,时刻记着我,和妹妹在一起,无忧无虑,那是我自出生以来,过得最快乐的时光,我很庆幸,遇到了妹妹。”

黛玉小脸通红,只觉得脸上作烧。

楚元昭抬手想摸黛玉的头,却因晶钗未能如愿,手落到小姑娘的肩膀上,自顾自的说;“现在,我们都大了,彼此间请谊未变,却有了许多凡尘俗事,我亦然,妹妹亦然,小时候,总想长大,长大些,又总是遗憾,大抵人的成长,就是这样矛盾。”

黛玉掩着帕子,吃吃笑了起来,歪着头,软语娇谑:“哥哥,果然是长大了,还未加冠呢,老气横秋的夫子态,学了八九不离十。”

小丫头容貌尚未长开,却已窥见稀世俊美的端倪,鬓发微散,慢慢的垂下来,已有了五六分少女的柔美,此刻,明眸皓齿,愈发衬得顾盼灵动。

楚元昭心间一动,附耳过去说了句悄悄话,说完就跑,黛玉追着就要打他,两人玩笑了一会子,冯嬷嬷再看不下去,请两人到屋里用膳。

林家是书香门第,信奉的是圣人之言,楚元昭在宫内长大,皇宫的规矩自然比寻常府邸更严苛些。

两人安安静静的用了膳,冯嬷嬷总算放下那颗悬着的心。

午间,楚元昭又和黛玉说笑了一会,冯嬷嬷在旁虎视眈眈的盯着,寸步不离,时不时抬头瞧一瞧墙上的自鸣钟,又送了两次热茶,只差把端茶送客四个字写在脸上。

偏黛玉精神头足的很,听楚元昭讲山里的趣事,听得聚精会神,稍有停顿,就催促他快讲。

楚元昭少不得又费了一番口水,另捡了些小白野猴的趣事,一一讲给黛玉听,逗得黛玉笑得前仰后合又挨了冯嬷嬷几个冷眼。

直到申时,见小姑娘乏了,楚元昭出了院门,林母的嬷嬷早打发了人,在门外候着。

是林母的嬷嬷,楚元昭见的却不是林母,而是贾敏,楚元昭合手为礼:“见过林夫人。”

贾敏神情极为平淡,楚元昭同样面无表情,两人之间的交集,因韩皇后而起,而韩皇后已经离世近十年了。

贾敏身子愈发重了,靠在软榻上,指了指一旁容貌俊秀的青年公子,轻声道:“小师父,这是我娘家侄儿贾瑚,我娘家大嫂是孝宣皇后的妹妹。”

楚元昭面露诧意,难怪这位贾大公子和他的六皇叔容貌相仿。

贾敏未再多言,楚元昭也未问,只是深深行了一礼,和贾瑚回了小院。

回到小院,拂柳便催着起程,连楚元昭带回一个人来,都不管不问的。

等楚元昭一行人等快马加鞭出了姑苏城,狂风暴雨接踵而至,大雨下了整整三日。

楚元昭不知道的是,在他走后第三天,小寒山寺被雷劈了,天火自无明起,焚烧了足足五日,过后,寺内只余残垣断壁,漆黑焦炭,姑苏江东多封奏折如飞讯般传至京都。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