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陨神 秘境(2 / 2)

加入书签

双方就位,光团飘飘悠悠来到铜像之前。两团不同的火焰悬在两张不同的人面之前,静谧地燃烧着。

光团围着火焰转了转,突然撞了进去,瞬间同归于尽。

黑暗一口吞噬了他们。

武观下意识地一按剑。视野并未彻底丧失,那粉末勾画出来的扁颈蛇不知怎么变得栩栩如生,细细的蛇鳞发着幽幽的紫光。

他不习惯暴露在黑暗中唯一的光明里,想离开原位,隐入身边的黑暗。紫光忽然移动了起来,是扁颈蛇向前游动了。

很快,不用他移位,蛇已经从他脚下游到了前面,把他抛了黑暗里。他几乎想都没想就追了上去,紧紧地跟着那条摇来摆去的蛇尾。

紫蛇忽而前进忽而转折,移动范围早已经超过了石室的占地,墙壁和沙丘却仿佛随着光线一起消失了,跟着它无论跑出多远,都没有遇上任何障碍物,前方除了黑暗还是黑暗,闯过一重又是无数重。他沉浸在汪洋似的黑暗里,随着一条发光的蛇漫无目的地移动,无边的孤独席卷而来,仿佛世上只剩下了他们一人一蛇。

那丫头现在应该和他一样,可黑暗中看不到她的身影,也看不到他亲手画出的那条紫蛇游过来。

一个令人脊背发寒的念头冒了出来:是秘境吗?

老师曾说起过,世上存在数重常人感知不到的异空间,民间俗称“秘境”。这些异空间就重叠在寻常空间之上,却遵循着完全不同的物理法则。

古往今来,已知曾误入秘境的人数以百计。他们在其中见识了寻常世界中难以得见的奇异景况,然后误打误撞地出来,发现外界岁月流逝超乎预料,少则三五载已逝,多则沧海桑田、物是人非。这些人的下场大都是流落在千百年后的街头,变成人所共知的疯子。他们神神叨叨不厌其烦地向周围的人诉说,说自己是某年某地的某某人,因什么样的原因来到这里。人们很乐意听他们煞有介事地描述穿越时空的奇幻经历,听罢,鄙夷和嘲笑里都会带起几分玩味和同情。

随着历史不断发展,这样的疯子在世界各地层出不穷,他们的身份囊括了公子王孙和战俘奴隶,最多的还要数普通农人。他们套路雷同的故事也开始受到人们的重视,虽然只不过是把同类的故事汇编成一个系列,在闹市的茶楼里、冬夜的火炉边传说开来。

这样的宣传有着王令不及的效果。如今,平头百姓对这类事情耳熟能详,有人突然失踪,便猜测会否是闯入了秘境;街头出现一个神志失常的人,往往能引得三五人围上去盘根究底,城里那个有名的老乞丐当年就享受过这种待遇。

久而久之,人们对秘境事件里出现的疯子也有了统称,叫“秘境仙人”,因为这些疯子与常人相比有明显的不同,他们可以连日不饮不食也不睡觉,神经质地在街头游荡,肌体衰老的速度比平常人明显要慢上许多,寿数自然也长出许多。

民智未开的年代,影响广泛的新事物总是容易带起一波邪.教浪潮,何况是这样玄乎难解又无可置疑的事情。

传说有位秘境仙人偶然恢复了理智,遂利用人们对他的神秘想象自封为神,纠集了一帮徒众作威作福,大有取代当朝国师的意思。闹得势大了,就出现了效仿的人,效仿的人多了,彼此间就出现了碰撞与融合。一场分分合合此消彼长的纷繁历史之后,此类邪教居然统一出了“教义”。教义说,秘境乃是太古之时崩落的神明国度的碎片,里面神气游余,人在其中可摆脱尘世法则,轻而易举便能长生不老。再后来,盛极一时的邪.教被洪水以无可抵御的自然之力冲入了历史汪洋,许多它的遗留物却早已扎根在世人心里。

对于秘境,人们始终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兴趣也是不减当年,如今世界各地都不乏妄想蒙得机缘,能够逍遥秘境之中,不理尘世的痴人。

大夏五王子绝不在其内。

他的半个童年在民间度过,宫墙外的大好河山满足了他天真年月里旺盛的好奇心,而且目睹了民生百态,他的心态被塑造得现实而亲民。进入秘境,就是彻底与高堂结发、亲朋邻里,与娇痴儿女诀别,躲起来一辈子自娱自乐,谁要是抱有这种想法,在他看来还比不上当年抛家舍业的狂热信徒。信徒们在世道艰难、人心浮浮之时受人蛊惑,多少值得同情,这种人生在太平年月却不思进取,好做白日梦,纯粹是欠教训。

因此,当他意识到他很可能进入了某个秘境,马上三步并作两步踩回了蛇身上,生怕这条蛇突然蹿不见了,把他一个人留在什么危险地带,动辄变成秘境仙人,万劫不复。

前方出现了熟悉的身影。另一条紫蛇正迎面而来,循之而来的正是刚分开不久的女孩。

两条蛇在黑暗中相遇,动作整齐地盘回了原状,不动了。

光从背后亮起,少年少女在微光中四目相对,微微喘息着。他们都在对方的目光里看见了同样的东西,有新奇,有兴奋,还有难以掩饰的淡淡恐惧。

他们同时听见了水声,远远近近,下雨一般响在周围。水在黑暗里闪着清亮亮的光从高处滴落,与同质碰撞,发出悦耳的破碎声。

空气阴寒潮湿而凝重,如积压着深秋的雨云。

两个光团游移到面前来,嗡嗡振动了一阵,合二为一,亮度提高了许多。视野里只见湿漉漉的岩石地面,岩缝里钻出奇异的菌类,伞盖圆润润湿漉漉,发着莹幽幽的光。

光团开始向前移动,前方的景象暴露出来:拔地而起的石笋,连天接地的石柱,倒悬而下的石钟乳,其间还有受了光照藏之不迭的古怪蛇虫。

这里分明是地下,从空气的压抑程度判断,很深。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