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画本子(2 / 2)

加入书签

画好了她都是第一个拿给韩昭看的,虽然这种童话故事可能更得女性喜欢,但韩昭看完以后也很惊奇,抱着她直说道,“你也是我的锦鲤小公主,相必我韩昭上辈子肯定救过娘子,娘子今世才来报恩的,三生有幸,三生有幸啊。”

啧啧啧,这个情话BOY,学的还真快。

不过两日书坊的掌柜就寻上门来,“韩娘子,朱某冒昧打扰,还请您见谅。”

正巧韩昭在家,他不喜文人酸腐,便直接问,“有事直说。”

“是这样的,”朱掌柜的行了礼,“韩娘子画的那两本画册朱某十分喜爱,本打算珍藏起来,不料被好友瞧见,他也是个喜爱书画之人,见了就不肯撒手,所以朱某特来请娘子再赠一本,这个价钱好商量。”

“这...”宛月想到古代还没有那么高超的印刷术,便问,“请画师临摹也可以吧?”

朱掌柜苦笑,“这哪是一般人临摹出来的,况且临摹出来的也就失了乐趣了。”实在是那好友是他开罪不起的人,偏他还叫嚷着有多少来多少,银子不是问题啥的。

宛月心想有便宜不赚王八蛋,只是韩昭皱着眉头,显然不乐意让她受累,宛月便扯扯他的袖子,偷偷给了个“别担心”的口型,韩昭这才没反对,那掌柜的连忙欢天喜地的付了定金,还说道再多几个故事也可以,价钱都只高不低,宛月想想也都应下了。

宛月边照着草稿把这两本画册重新画了一遍,一边又重新构思了几个故事,前世的电影啊童话啊小说啊多了去了,她可以借鉴一些经典情节,再配上符合大梁国的社会背景和风土人情,先打出大纲,用铅笔绘出草稿,再细细的入册填色。

这几天宛月都在家里画画,不知城外的春耕已经开始了,还是江萱急乎乎的来寻了她,“宛月姐,你家不是也有十亩地吗?怎么还不见你耕地呀?我家那几亩已经开始播种了,这几天忙,连小林都下地帮忙,我还以为你忘了这回事呢!”

毕竟她可是城守大人家的小姐,真的会种地吗?

怪不得宛月总觉得最近忘了什么事,难道才刚开始怀孕就变傻啦?已经进了四月,春玉米种植时间大概也就是最近了。她将江萱送走,也没心思画画了,好容易等到韩昭回来,就向他求助,“怎么办呀夫君,我之前天天想着种玉米种玉米,现在到时间了却给忘了,白天你还要去营里,那么多地我怎么种的完啊...”

韩昭知道她有时候聪明能干,有时候又喜欢犯糊涂,便安慰道,“不急,你夫君手底下一千多口子人呢,再多的活计都不怕。”

“啊?那这不是公人私用吗?”

“什么公人私用?”韩昭被这新鲜的词儿逗的差点笑喷,缓了一会子才道,“别担心,我跟楚将军报备一下,左右现在鞑子也忙着粮草的事情,近期应该不会有动作。我自己的兵,使唤几个不碍事。”

听完宛月又跑回屋,拿出她以前记原书情节的小本子,仔细的瞧了瞧,确定鞑子没有在春天进攻的事,但为了防止她这个小蝴蝶导致的情节有变,还是只向韩昭借了十个人,并且要会懂得种地的。

不想这十个名额在韩昭的营里遭到了哄抢。韩昭被他们吵的头痛,干脆交给山子来办,山子不负重任,费心挑选了十几个在家种过地的新兵。其他的也都种过,不过时间久了山子怕他们手生了,天知道种地还有手生不生的。

总之这边人到齐了,宛月好吃好喝的招待了一顿,就带他们去城外地里。先是翻地,这些兵蛋子力气都大,干活也麻利,两天功夫就翻完了这十亩地,翻出来晾着,又去翻山地。

宛月感激他们,请了张嫂子帮忙,每天都弄好些肉菜,地翻完了玉米粒也都种下去了,还浇了遍水,这些活计干下来,小伙子们不仅没瘦,还吃胖了不少,甚至有贿赂山子的,求他下次再有这么好的活可千万得想着自己。

前世在西北地区也有玉米和小麦套种的,宛月想着这是第一年,先看看产量如何。玉米种下了她心里也安定了不少,朱掌柜那边又经常来催,她便决定安心在家画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