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壁刘姐的一小段话(2 / 2)
他却很坚决的拒绝了,说自己有时候加班作息混乱,不便打扰我,还说再冷清也是自己的家,回自己的家,踏实。
小辈这么坚持,我这个做长辈的也不好再去惹人嫌。
只是每天再念叨自己家闺女赶紧找个好人家的同时,也祈祷着能有一个人能暖暖小骆空荡荡的家。
后来有一天——我外孙女都会说话了——这个人真的出现了。
第一次看到他……对,是他。
第一次看到他,是在家附近的菜市场。他和小骆两个人穿着运动装,在菜摊前讲价。
小骆神采奕奕,那孩子哈欠连天——身型比小骆小了一圈,气色也不好,一副很难生养的模样。
他们买了菜,买了水果,还买了鱼肉,两个人分别拎着两大袋子食材离开了菜市场。
第二次见到他,是在晚饭后的家门口。我准备去跳舞,开门后看到他和小骆站在小骆家家门口掏钥匙。
那孩子先看到的我,很礼貌的问了声晚上好,之后小骆也回头跟我打招呼,又拉着那孩子走到我跟前介绍到,说这是他家人,叫费渡,现在跟他一块儿住,希望我能像待他好一样待那孩子好。
然后那孩子学着小骆的模样,叫了我一声“刘姐”。
我不懂年轻人那一套新思想,但是自从那次在菜市场看到他们,我就猜到了,大概家人就是“那回事”吧。
好不好的,也轮不上我这个外人来评论。
但是非要说个好坏的话,那还是好的吧。至少自从小费住进来后,小骆再也不用我帮他喂猫了,更不用我帮他处理那些来不及吃的食材了。
而且,我给他送吃的被接收的几率也大大提高了。
小费这孩子,虽然人看起来有点薄,但是做事很厚。从一开始收我给的吃食就不带推辞,接下后也不会过分的客套,而且和小骆一样会在之后还礼。
但是小费貌似不太会做饭,还的全是一些罕见的吃食,我和老伴儿又不知道怎么吃,最后全都给了女儿家。
哦对了,我女儿和外孙女都特别喜欢小费,我也稀罕这孩子,但我更稀罕小骆——家里女的二比一,我这个老太婆惨败。
自从小费住进隔壁后,我每天晚上跳完舞回来,都不会再看到隔壁黑黝黝的窗户了。
挺好的,至少这万家灯火中,终于有一束光亮是在暖着小骆的房了。
</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