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夏末秋至(二)(2 / 2)

加入书签

说完这句话,同学们又纷纷议论了起来。

“不及格?不会吧!”

“那我妈还不把我杖毙了。”

“老师,您可别吓唬我们啊。”

田源满不在意地翘起二郎腿,趁乱,跟刘梦溪搭起讪来:“嗨,嗨。”

刘梦溪看向他:“嗯?干嘛?”

“你原来是哪所中学的?是怎么考上的?”田源问她。

刘梦溪觉得一头雾水,什么怎么考上的?考试考上的呗,她原来所在的五中,只是区里一所很普通的中学,论排名都不知道能排到哪里去了。

那不过是一所小混混云集的学校。在那儿上学的孩子,大多是为了完成九年制义务教育,一部分同学上了职高或者中专,上高中的很少,更别说能去区里前三的耀光、实验、十一中了。

再说说前三甲吧,这两年十一中总是想赶超实验中学,和实验中学的较量中,却总是略逊一筹,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实验中学前几年刚刚扩建了,除了建成了三座崭新的大楼:教学楼、科技楼、艺术楼,还把以前的几座小的教学楼,改建成了音乐厅、图书馆和综合体育馆。改建之后,跟耀光的规模都有一拼了,一点都不比某些大学差。十一中就又落后了。

耀光当然就不用说了,一直是老牌的市重点,有名有实力成绩也好。也是实验中学一直要赶超的目标。

说回到软件,实验中学的最大优势恐怕就是他们提倡的素质教育了。除了这些年,学校引进的那些数不胜数的高级、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带来的实验性的教学变革。学校的乐团、游泳队、篮球队、舞蹈队、合唱团,都在市级乃至全国的各项比赛中夺得了奖项。

而且这些看似高大上的项目,并不是只有个别学生参与的,而是在选课上就给了学生们参与的机会,让大家都能够接受一种普遍的素质教育。不过,学校最有说服力的还是高考成绩,毋庸置疑,素质教育再牛,学校还是要拿成绩说话的。在区里,实验仅仅就比耀光差那么一点点了,一本率相当高,年年也都有上清华北大的。

对于这样的中学,学生们当然都是趋之若鹜了,那些上不了耀光的,都一定要保住实验,那些本来可以考上耀光的,也为了稳妥起见,放弃了第一志愿去耀光,而选择了实验,实验中学正在兴起。

刘梦溪初中时成绩也相当牛,一直没掉下过年级前三名,外加,全市化学竞赛她还得过一回一等奖,中考加了20分,所以顺理成章地保住实验就没有问题了,本来她父亲想让她搏一下耀光的,但是她还是选择了实验。

她一脸不屑地回他:“我原来是五中的,考试考上的呀,正常发挥啊。”

田源伸出大拇指:“牛!从五中考来的可不多,我是本校报送的,没参加中考,以后多关照啊!”

本校保送?要说,实验的初中也是全区最好的初中呢,保送生都是一等一的好学生,至少次次考试也得是年级前十名吧。没参加中考,是因为学校觉得他们根本不用参加中考了。她对他一下子另眼相看了,继而又一次从头到尾地打量他一番。

也许,人不可貌相呢?

田源看着她变化的表情,小伎俩达成了,嘴角微微一翘。

宫老师看着大家笑了笑,接着往下说:“我说说这学期的总体安排:开学前一周军训,九月一日开始进入正常教学,九月三十号全校运动会,十一月的第一周进行期中考试,一月十三、十四、十五号期末考试,一月二十日放寒假。”

同学们又纷纷议论开来,有的说军训,有的说期中考试,有的一竿子打到放寒假。

“好了,安静!军训,明天开始,我发一张军训注意事项单,大家回去仔细阅读。”

老师把一沓纸分发给每个小组的排头,然后,一个接一个地传到最后。

“大家要按照注意事项去做,军训不是受苦,是锻炼意志。我们做任何事情都需要有好的意志力,才能完成,往往到最后,你发现取得胜利的人不是他有多聪明,而是,他能够坚持,学习更是如此。

明天早上七点准时到校,大家不要迟到,大轿子车停在东门外,大家先要统一集合再上车,不要私自行动,一切行动听指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