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偶遇(2 / 2)
俩人吃得都顾不上回答,咀嚼的间隙,吴映彤含糊地回答:“今天,你又见到我俩这一面,是不是觉得我们在你心里更完整,更真实了?”
是的,吴映彤在蒋为的心里,确实就这么一点点丰富、完整了起来,有优点也有缺点,但是每一样看起来都那么可爱,很多年后,每每想起这一天,出了那美得不真实的蓝天,便是她吃着羊肉串满脸红油的样子。
快出庙会大门的时候,有一个卖风车的摊位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冬日里的微风轻抚着一排排的风车,五颜六色的,就是竹枝做的贴着彩色纸,风一吹扇叶带动鼓槌敲打着小纸鼓,“哒哒、哒哒”作响的那种老北京传统风车。
那声音仿佛孩子的笑声,又像节日里喜庆的锣鼓。
吴映彤冲过去拿起一只,对着他们说:“我要一只!”
蒋为笑着,掏出50元钱,给了老板说:“来三个吧。”
三个?是的,他给他们三个人一人买了一个风车。拿到风车,他们仨奔跑了起来,看看谁的风车转得快,谁的风车声音响。
那天吴映彤特别开心,她一个劲儿地笑,她觉得自己终于挽回了差点失去的友谊。回到家,她给盛雪打电话说:“我突然发现,也许所谓的‘爱情’也不是那么重要,我真的可以为这段友谊而放弃‘爱情’。”她说的爱情当然是指谢云鹏,而友情则是对蒋为。
友情真的可以胜过爱情吗?盛雪不知道,她只是觉得吴映彤很是奇怪,其实对待蒋为要比谢云鹏好很多很多,却口口声声地说喜欢的是谢云鹏。
春节一过,开学前的补习班就接踵而至。他们几乎每一个都有针对性的课程。那时候的培训学校并不多,所以,其实还是他们年级的这些人,只是换了个地方学习。
吴映彤的妈妈在这次期末考试中,看到了她女儿学理的潜力,进而还是希望她将来可以学理科,所以寒假补习的科目全都是理科。殊不知,这都是某位免费家庭教师的功劳。盛雪呢,因为陪吴映彤,也全报了理科。
虽然不同班,但是每天,她们都还能见到蒋为、沈宇平甚至其他同学。课程安排的非常紧,从早到晚。中午饭他们也就只能在补习班附近的小餐馆解决了。事实上,那个小餐馆简直成了同学们的食堂。
这一天,他们四个一起去吃中午饭,竟然看到了林长清。蒋为上去打招呼,离近了一看却又发现不是林长清,只是非常像而已。
“对不起啊,认错人了。”蒋为赶紧解释。
“没事儿没事儿,我是林长清的弟弟,我叫林长白。”男孩儿一笑,露出两排雪白的牙齿,“我俩长得像,年龄差距也小,我俩才差一岁半,所以认错的人多了去了,你们是我哥同学吧?”弟弟非常的热情,从感觉上就和哥哥不太一样。
弟弟的个头比哥哥还矮一点,大概一米七八左右,可能是年龄的缘故,算一算他也才十五岁。
“对,我们是他同学。你也是来这楼里补习的吗?回家让你哥哥给你补不就得了?他学习那么好。”蒋为见他挺热情,自己的话也多了起来。
“我哥啊,”说着,他笑了笑,“他可没时间。”
“小白老师,小白老师,过来这边。”一个男生走过来,拉住他。
“小白老师?”蒋为对这称呼感到很奇怪。
“对啊,小白老师刚获得数学奥林匹克竞赛全国冠军,这几天,是来给我们讲课的。”男生自豪地说,仿佛是他得了冠军。
“哇,你这么牛呢?”蒋为瞬间对他另眼相看了,“你还能讲课呢?在哪儿上学啊?”
“咳,就是分享经验吧。我啊,我在市二中......”
林长白被拉去那桌吃饭了。
蒋为他们几个却停不下对他的议论:市二中啊,那可是周围大神级的人物才能考上的中学,
实验初中一个年级才能出一个。何况他还得了全国奥数的冠军,将来保送清华北大的,绝对不成问题。本来觉得林长清就够牛的了,没想到跟他弟弟林长白一比,还差着不少呢。话说,人家的两个孩子是怎么教出来的,一个比一个优秀。
感叹过智商、基因等无法改变的差距之后,他们还是乖乖地回到补习班去学习了。
寒假其实很短,也就一个多月,补习班上完了,开学前的一天,他们又聚到了吴映彤家。吴
映彤和盛雪一起去厨房做饭,蒋为和沈宇平打着PS的游戏。
然后,他们开怀畅饮,打牌看电影。
多少年后,每当回想起那一天,吴映彤还都会不自觉地微笑起来,那是她记忆中快乐的代表时刻,甚至有时候,她希望时间就停在那一天,那一刻:美好而无忧无虑,让他们肆意地挥霍着青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