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19章 杜甫与杨秀贞(2 / 2)

加入书签

话说,在那个陕北的小村子里,杨氏等了很久,很久。

终于,一天傍晚,那个熟悉的瘦削身影,突然出现在村口……是杜甫,风尘仆仆,却满脸喜悦。

他活着回来了。

“我回来了,我找到组织了,有了职务……”他上气不接下气。

杨氏哭了起来。

墙头上围满了邻居,也在为这对乱世夫妻感叹。

晚上,是属于两人的时光。他们互相看着,乱世里的重逢,让两人都觉得像是在做梦。

这些情景,后来被杜甫写成了四句诗:“邻人满墙头,感叹亦歔欷。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

后来,他们一直过着奔波的日子。

杜甫总是就业了又失业。人才市场里,总是出现他投简历、找工作的身影。

就像那首流行歌曲唱的:当年他吹过的牛逼,已随青春一笑了之。眼下,只能默默为生存而奋斗。

杜甫的诗,像是一本家庭日记,写满了他和她的点滴。

这一天,他沉重地写下:我回到家里,看到她又用碎布做衣服穿……“经年至茅屋,妻子衣百结。”

有时候,他又写到:我和她又两地分居,真的好牵挂……“老妻寄异县,十口隔风雪。”

他还写到:她又为我的身体操心了……“老妻忧坐痹,幼女问头风。”

他还描写了两人住的房子,那是小产权的自建茅房,经常漏雨……“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不过,有一说一,他们的生活也不全是苦难的,也有不少快乐的日子。

譬如,她化妆的时候。

杜甫虽然穷,但有一次,还是想办法给她搞来了化妆品,弄到了一些好衣服,让她重新打扮起来。

于是“瘦妻面复光”,青春又稍稍回到了她脸上。

譬如,听到好消息,官军收复河南、河北了,和平有希望了。

他“却看妻子愁何在”,两个人一起狂喜,打算立刻动身,去已收复的故乡,开始新生活。

譬如,晚年的时候,他带着她,划着小船,在江上徜徉,享受他们的二人世界。有时候,她画个棋盘,他就陪她下棋。

他去世的时候,是在一条漂泊的小船里,她守在身旁。

对不起,他说:“还是没混出名堂。”

杜甫一生,总觉得自己愧对了杨氏。

他为人处事,对朝廷、对朋友,都是无愧的,但是总觉得自己愧对太太,动不动就念叨:“何日干戈尽,飘飘愧老妻。”

杜甫的一生,也始终依恋她,频繁地把她写进诗里:“偶携老妻去,惨澹凌风烟”,“老妻书数纸,应悉未归情”……

唐朝所有大诗人的妻子里,我们对杨小姐的生活了解得最多,对她的形象也最熟,原因很简单:杜甫写得多。

别的很多诗人,认为女人是生活用品,像是好酒、好马、新手机。

但是,对杜甫来说,“老妻”是伴侣,是知音。

你可以说,杜甫对不住她。

他没能混出名堂来,年轻的时候吹牛不上税,说自己要建功立业“凌绝顶”,要做大官“致君尧舜”,要财务自由“白鸥浩荡”,结果一生穷困潦倒,让女人、孩子跟着吃苦。

但你也可以说,他没有辜负她。

他们在一起,短则二十七年、长则三十多年,是唐代诗人里最伉俪情深的一对。

杜甫没有蓄妓,没有纳妾,没有包二奶,没有任何花边新闻。翻遍他一千四百多首诗,奇迹般地一句撩妹的都没有。

不能说,全是因为穷。

唐朝诗人,又穷又花的,也多。

卢照邻也穷,也在四川留下一个郭小姐。

只能说,杜甫,就是这么个假诗人。

在杜甫面前,你会感到无助,绝望。

他才华比你高,学问比你大,你认了,那没办法。但是,他人品也比你好,做人做到完美,这就让人绝望了。

同样是人,怎么差距这么大呢?

所以,很多人每当读到他一些幸福的诗句,比如“老妻画纸为棋局,雏子敲针作钓钩”时,翻书页都会不自觉的轻一些,唯恐打扰了他们短暂的幸福。

如今,与古人有着相同基因的杜甫和杨秀贞,已在王者大陆重生,有情人终成眷属!

(本章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