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考虑好了(1 / 2)

加入书签

城门在这一瞬间缓缓打开, 令人惊奇的情景出现在夏国将士面前。

沿着瓮城往主街而去的一整条路上张灯结彩, 明明已经是深夜, 可是整个栗城的百姓似乎都倾巢而出,夹道欢呼着冲夏军招手, 还有些手中正捧着没放出去的孔明灯。

亓杨他们这才意识到原来那些漂浮在整个栗城上空的孔明灯,竟然都出自这些百姓之手。

“亓家军回来啦!”

“哪个是红将军,就是队伍最前面红色衣裳的么?噫~好生英俊!”

“爹, 我也要当兵——”

“从此之后, 陇西便重归大夏了吗?我终于可以去弟妹家探亲了!”

“我大夏官兵真是天兵下凡,势不可挡啊!快看他们的铠甲!”

衙役们艰难地维持着两边围观百姓的秩序, 可是栗城人实在是太过兴奋,陇西草原重归大夏国土,这是多少年来,几辈夏人都牵肠挂肚未能忘记的执念?如今竟然在这一刻成功实现了, 他们怎能不激动,怎能不兴奋?

“苍天有眼……战神下凡……”栗城书院的山长此时已经有六十来岁, 老头子颤巍巍地挤在人群最前方, 也顾不得拥挤,激动得眼泪横流, 竟然当场站到街道正中央, 一边看着亓杨战马上的勃发英姿, 一边有感而发, 竟然当场摇头晃脑地吟了一首诗。

亓杨看着老先生颤抖的双手和驼着的脊背, 吓出了一头冷汗, 赶紧扯住缰绳停下马来。

然而山长似乎根本不在意这些,高兴得脸颊通红,完全没了平素德高望重的模样,而围观的书院学生们竟然也不觉得突兀,兴奋地大声吟诵起了山长赋的新诗,衙役们再也维持不了现场的秩序,学生们带着百姓潮水一般向着军队涌过来,往他们的手里、马背上塞着各式各样的瓜果糕点,还有些抱着孩子的,将手中小孩儿高高举起,小孩也像是见到了什么神仙人物一般,兴奋地伸出手来试图摸一摸将士们的铠甲。

亓杨被欢呼的人潮簇拥着前进,环绕着亮如白昼的栗城整整一圈,所到之处,皆是欢呼一片,整个栗城已经成为了欢乐的海洋。

虽然说在自己的戎马生涯中,曾经经历过不止一次夸马游街的场景,可是再度享受到来自百姓如此热情的支持和欢迎,还是让他忍不住心潮起伏。

不论多么平凡的男孩子,必然也都是有过很多美好的梦想的。

或许是十年寒窗苦读后,终于连中三元,风头无两,百姓们夹道欢呼。或许是做了大贤臣,拯救人民于水火之中,感激的百姓们举着万民伞,夹道欢呼。或许是当了大将军,解放了在敌军统治下苦不堪言的同胞,百姓们箪食壶浆,夹道欢呼……

总归,夹道欢呼就对了。

果不其然,亓杨含笑朝着身边望去,只见三娃、朱大郎和李阿牛等小兵已经满脸飘飘然,露出了梦幻的傻笑,而就连见识过大场面,平素沉稳的索天纵,脸上都带上了些兴奋的红晕。

怀着激动的心情,亓杨率领着大军缓缓向着城中推进,绕过最后一个路口,抵达了栗城最繁华的中心城区。

这里是数条主街的环形交汇路口,同之前游过街的洛县的构造很是相似,只是规模要大出许多。路口正中间有一个高高架起的台子,上面装饰着不少喜庆的灯笼、彩花等物,看起来便十分用心。

不少百姓簇拥在高台附近,就在此时,身边二楼的数扇窗户忽然打开,一阵红色彩纸飘飘洒洒地从空中飘下,耳边响起了一个熟悉的尖叫声:“亓郎!看我快看我!我是玉娘——唔——”

亓杨忍不住循声望去,只见朱秋娘正捂着李玉娘的嘴巴把她往后拖,一边冲他露出了一个“不好意思我家狗狗又出来闹人了”的无奈笑容。

身边的朱大嫂一身精致的锦缎衣裳,人也丰腴了些,面色红润,正在百感交集地抹着眼泪,见到亓杨看过来还挥了挥手绢,冲着他、大郎还有三娃露出了感动而自豪的神情,怀里还抱着朱丘的遗物——那个旧斗笠。

还有曾经以为自己痛失爱子的李大姐,热心的邻居耿二嫂……

每一个人都看起来是那么的幸福,那么的喜悦。

亓杨觉得自己脸上的肌肉都快要笑得僵了,可是嘴角还是在不停地无意识上翘,当他回神往前看向高台的时候,台子上已经站了不少人。谢庭春一身红袍,头戴乌纱,背着手长身玉立在人群中,十分打眼。

“咣——”

衙役敲响了铜锣,周围围观看热闹的百姓渐渐安静了下来,谢庭春见状微微一笑,从身后的架子上恭敬地取下了一卷明黄色的物事。

亓杨对这东西已经熟悉得不能再熟悉,谢庭春的“圣旨到——”还没说完,便已经干脆利索地翻身下马行礼。

围观的百姓、衙役们,还有夏国将士们都呼啦啦地跪了一大片。

整块空地上,只有谢庭春清亮的嗓音飘荡在空中。

“……国之栋梁,实乃大夏社稷肱骨之臣,全军奉以为式……”

数不尽的溢美之词从谢庭春的口中吐出,台下跪着的老百姓与有荣焉,眸中光芒闪烁,若不是皇权的威慑,此刻早已控制不住自己欢呼了起来。

圣旨似乎没完没了,永嘉帝看来是高兴得有些忘形,难掩激动之情,才洋洋洒洒写下了这么多东西。

不过也没有什么奇怪的。

这可是收复陇西草原的大功啊!虽然说是大小亓将军一起做出的不世伟业,可是若不是有小亓将军莫林雪山大败夷国军在前,随后又是两军会合包抄甘华关在后,亓大石就算再天纵奇才,也独木难支,原先亓杨被亓大石收养后,还有些高级将领内心酸溜溜,觉得这小子不知道走了什么样的大运,可是这短短几年,亓杨的飞速成长就在他们的脸上狠狠打了个大巴掌——这下看来,走了大运的分明是亓大石才对。

白捡了个如此出息的儿子!就问你羡慕不羡慕!

就算是京城里向来同亓大石不对付的何阁老,据说都在上朝听说前线军情后回家暴揍了自己亲儿子一顿,嫌他不争气呢。

正当将士和百姓被各种猛烈的夸赞声灌得有些头脑发晕的时候,谢庭春忽然微微停顿了一下,面上的笑意瞬间加深,怎么看怎么有些激动自豪的味道,连声音都高了一个八度。

“都指挥佥事、参将亓杨,忠肝义胆,立擢为副将官,仍驻长山府。甘华关大捷擒贼有奇功,擢升三级,为右军都督府都督佥事!”

终于来了!

跟着亓杨出生入死的将领们大多数都听过一两次圣旨,到了这儿也都明白这才是圣旨中最为关键的内容,封赏!

亓杨此番立了大功,连升三级,直接升为了正二品都督佥事,军衔也升为了副将,正式同秦珲、宋广等有名有姓的大将平起平坐——不对,介于亓杨实授官职比这二人都要高出许多,甚至都不能说是平级,俨然已经是一副后来居上的样子了。

这样的赏赐虽然丰厚,却并不夸张,众人都颇为满意,正预备着三呼万岁,可没想到谢庭春竟然还没有读完,继续接下去念道:

“……赐其军名曰靖远军,赐其营名曰神火营,赐其爵为忠义伯,食禄一千石,挂“平虏将军”印。麾下其他立功将士,待到兵部核验后,再叙功升赏!”

这下全场都彻底地呆住了。

百姓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但是从封爵的旨意中还是听出了一些不寻常的地方,公侯王爵在栗城百姓心中都是多么遥不可及的人物,而如今,在他们的面前竟然就出现了一个!

而军中像索天纵这样有些见识的,震惊程度就更加夸张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