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2 / 2)
陈易惯是胡闹,却也是只和夏学敏。临近书房,还是老老实实正了正衣冠,跨进门槛时欠**来,恭敬做了一个揖,“父亲。”
“易儿,你来啦。”陈广眼皮略抬了一分,递了一分奏折过去,“看看吧。”
陈易欠身接过,粗略扫了一遍,“这?”
“哦,你放心,这是我让人誊抄的。原件在中书省,我也不好随便拿回来。”陈广甩开袍服的下摆在书桌后的太师椅坐下,“兵部尚书崔复上疏提议重新整合天下兵马,将原来的东西南北四路镇抚军重新调配,分出三成兵力给十三道节度使支用,理由是如今天下已定,四方安宁,唯地方小股流寇时而有之,若每每征调镇抚军,长途奔袭耗财费力,不如将部分兵权下放致节度使,便宜行事。”
“这不是明摆着消解兵权嘛,连我这样的小孩子都看得出来……”陈易话越说越轻,到“小孩子”三个字的时候明显弱了下去,这奇怪的下意识倒把陈广逗乐了。
“你可不是小孩子啦。”陈广指着儿子的指头点了点,“跟在我身边理应也学了不少,你说说,这份奏疏你怎么看?”
“崔尚书说的句句在理,并让人挑不出毛病来,这确实是符合如今局势的做法。只是据我所知,崔尚书上任不过半年有余,提出这样大刀阔斧的建议……倒也是,是个新官上任的做派。”
“不错,确如你所说。但崔复能如此大胆上疏,必是有备而来。”
天下四路兵马,三路与陈家颇有渊源,崔复此时提出分兵,明眼人都看得出是冲着陈家来。这一点,陈广看得出儿子已经想到,但他倒想看看,自己这刚成年的儿子究竟能看出这事背后的几分门道来。
“自先帝起,朝中忌惮我陈家功高震主的就有不少,想来崔尚书早与其中不少人谋划妥当,此后附议的人定是不少,可形成一股不小的舆论。当今皇上年纪尚轻,且好玩乐,朝政大事多半听凭老臣意见,看来崔尚书是志在必得了。”
陈广笑了笑,“你啊,能看到这层已是不错了。不过你不知,崔尚书与太后的弟弟刘斌曾同在泉州任职,一文一武,交情匪浅。”
“父亲的意思是说,崔尚书的背后,是有太后支持?”
“谁不想为自己儿子铺条稳当的路呢,别看太后一届女流,当年先帝犹豫踌躇的事,她老人家也一点不手软呐。”陈广拍了拍儿子的肩,“不是你看得浅,只是你对京城这些人脉关系还不甚熟悉。你平常去的那些书会雅集,见的都是些闲散无事的公子哥罢了,真正的人物你还没见识过多少。再过个把月就是今年的秋狩,今年你也一起去吧。带上你的弓,上马去真正比试比试。”
“秋狩?”陈易并非没去过秋狩,不过往年由于年龄尚小,都是坐在帐子里远远看着,左右也都是从小交好的几位世家公子,还未真到猎场上去比试过。年轻气盛的人总是跃跃欲试的,听父亲这么一说,陈易一下甩开刚才那副老师面前认真作答的好学生模样,又成了那意气风发的陈家大公子,“好啊好啊,儿盼着上猎场好多年了,一定不会给父亲丢份,打一只肥硕的大黑猪回来。”陈易兴奋地攀上父亲的臂膀,给他老人家捏着背,“父亲,那我能带学敏一起去吗?”
“你又不是没有自己的侍从,带个坤泽上猎场干什么,也不怕累着他。再说小敏年纪还小……”
“小敏看着小,不过平时羞涩了点,其实一点也不娇弱。他跟儿子一起练剑的时候,两个时辰也不带歇息的……”
“那是人家比你定得住心思……”
“哎呀爹爹……”
“好好好,我看你就离不开你那弟弟……”
陈广嘴上应着,看着陈易欢快地作揖告辞,心里却动着更为复杂的心思。
</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