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扶持病患(2 / 2)
刚坐下,孙祖乐讲了几句恭维的话后,他就翻开笔记本向吴清宇汇报了全县教育的基本情况。在汇报农村小学学生入学率是97%时,吴清宇问:“为什么还有3%的儿童不能入学读书?是什么原因?”
孙祖乐说:“失学和辍学的孩子,是因为家庭有困难,无钱供孩子上学。”
“上小学不是免交学费?”
“学费是免交,但还要交书杂费,校服费等等。”
“一个学期的书杂费多少钱?”
“约300多元。”
“300多元不算多。”
“这300多元对我们来说不算多,但对穷人的家庭来说,这就是一个不少的数字了。”
孙祖乐这一回答,使吴清宇回想起前几天到各镇看到农村的情况,对农民的现象更加有深刻的认识。他沉思一下,又问:“初中入学率是多少?”
“初中入学率是95%,还有5%不能上初中读书。”
“他们都是无钱供孩子上学?”
“基本都是这样,是因家庭生活困难造成孩子失学的。”
吴清宇听了触动很大,说:“我县有没有成立教育基金?”
“成立了。”
“这样,你们为什么不动用教育基金,去帮助那些穷孩子上学?”
“县财政每年拨入教育基金的钱不多,只有50万元,每年课室维修就用了不少钱了,拿不出这么多钱去帮助这些失学的孩子﹍﹍。”
孙祖乐汇报完后,他看了看手表,时间5点40分。他看着吴清宇说:“吴书记,快到6点了,我们一起去吃饭,边吃边谈吧。”
吴清宇看了看手表,说:“饭就不吃了,我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吴书记,干工作也要吃饭的。”
“多谢了,下次吧。”
由于吴清宇比较廉洁,他对别人用公款请他吃饭是很有分寸的,在一般情况下,他是不接受别人这份情意的。但他这样做,就很容易给别人一种错觉,他架子大,无人情味了,不给别人面子,做人太绝情了。
吴清宇走出教育局大楼,走到轿车旁,对司机说:“亚新,你先回去,我和吴主任去溜一溜。”
他走在街上,对吴为生说:“吴主任,我来了之后,还未到街上走过,我们去走一走,看看县城的环境。”
吴为生应了一声就跟着吴清宇往前走,吴清宇说:“吴主任,那一条街最热闹的?”
吴为生说:“利民路和中心路是县城最热闹,最繁荣的两条马路,人多车多。”
吴清宇听了后,说:“你带路,到这两条街上看看去。”
吴清宇同吴为生一起走进利民路,吴清宇细致地边走边看。
利民路的确是很热闹,人多车多,来来往往。但在吴清宇眼里,虽然利民路很热闹,但整条街的环境很差。你看:商店内外装修简陋,门面广告简单,没有改革开放新时代的气派。同时马路的路面有很多地方磨损严重,有的己经破烂,路面很差。同时,马路两边的排水渠多处下陷,人行道高低不平,环境很落后。
吴清宇看到这样的环境,他问吴为生:“吴主任,这条街有这么多人来购物,生意这么好,县政府为什么不改造这里环境?”
吴清宇这一问,吴为生就将两年前杨永年要建步行街的事说出来。吴为生说:“前两年杨永年县长曾经提出要改造县城环境,其中一项工程,就是将利民路改建步行街。”
吴清宇一听到这话,他眼前一亮,说:“杨永年的提议很好,为什么没有改成?”
“县委县政府在开会研究时,认为资金有困难,所以被否决了。”
经吴为生这样一说,一个有事业心,一心想要改变海东县落后面貌的吴清宇,他将利民路的改造工程记在心中。
吴清宇看完利民路后,走进中心马路。吴为生介绍说:“吴书记,这条马路是南北通向,是县城的主要交通要道,来往车辆很多。”
吴清宇听了吴为生的介绍,说:“走,到前面看看。”
吴清宇边走边看,他走了一会儿,看到前面不远处,有一群人聚集在公路旁。他走近一看,原来有辆三轮摩托车被一辆面包车碰了一下,人虽无伤,但三轮摩托车有盏尾灯被撞烂了,车主要求赔钱,因而双方争吵起来。
吴清宇站着看了一会儿,他见交警来了,就继续往前走。
吴清宇走了一会儿,看到前面有间快餐店,说:“吴主任,我们进去吃个快餐,吃完后再看。”
吴清宇走进快餐店,找个安静的位置坐下。
这时,快餐店的服务员送上两杯热开水,很有礼貌地说:“老板,吃什么饭?”
吴为生说:“这里有什么快餐?价钱多少?”
“排骨荷包蛋饭13元,瘦肉炒青瓜饭10元,叉烧杂排饭12元……。”
服务员说了一系列的快餐后,吴为生说:“吴书记,吃什么好?”
“要两份排骨荷包蛋,两盅汤。”
不一会儿,快餐上来了,汤也上来了。吴清宇边吃边说:“吴主任,县城交通很乱。刚才看到那些小车,货车,大客车,摩托车,三轮摩托车,他们到处乱串乱跑。”
吴为生听到吴清宇这么说,他又将杨永年整顿县城交通失败的过程说给吴清宇听……。
吴清宇听完后,说:“吴主任,你刚才说这两件事情都很好,很有价值,当年杨永年的想法和做法是很好的,是正确的。你明天将当年建步行街和整顿县城交通秩序的文件拿来给我,看看他们当年是怎样搞的。”
长时间在领导身边工作的吴为生,他一听到吴清宇要看当年这些文件,就推测到吴清宇的意图,就说:“吴书记,你也学杨永年,要建步行街?要整顿县城交通秩序?”
“对发展我县经济有利的事,我当然去学去做。”
“但是,当年杨永年要做的这两件事,他没有做成,都失败了。”
“吴主任,当年杨永年没有做成这两件事,主要原因是他没有决定权,因为他不是第一把手,不是县委书记。”
“吴书记,你说得对,但要建步行街,需要很多钱的,县财政有钱吗?”
“我县财政是没有钱,但是,我们可以动动脑筋,寻找财源,只要多想办法,困难是可以解决的。”
从这短暂的交谈,吴为生看到他的上司是一个肯动脑筋,肯想办法,想做大事的领导。
吴清宇吃完饭后,继续往前走,做他该做的事情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