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胡汉三又回来了!(1 / 2)
甘露对小姨要离婚的念头, 说不清是赞同还是反对,说到底,这都是小姨自己的事情,别人没立场干涉。
如果詹春雷能接受现在的小姨,坚决不离婚,好好过日子, 小姨也不是非离不可, 从始到终,她都不忍心拖累心爱之人。
怏怏回到学校, 韩小梅一脸喜色的迎上前:
“露露,好消息!高考要恢复了!听说内部文件都下来了,你赶紧去问问小卢主任,到底有没有这回事?”
甘露愣怔。
按原始剧情, 半年后才会正式恢复高考, 这么早就有消息透露出来了?
想要验证真假不难, 不止卢南樵有消息渠道,实验中学的干部子弟很多, “凭考”这种关系前程的大事件,到处都有人打听。
真的假不了, 从年初开出, 各种苗头都指向这个结果, 实验中学应届班的学生和家长,即便还不能百分之百确定,都做了两手打算。
甘露就看到, 课堂上的气氛,明显比从前活跃很多,课后还有人花式补课。
奈何已经快到端午节,眼看就放暑假了,这一届高三毕业班的学生,除了那些成绩差成豆腐渣,注定无法在学业上再进一步的,普遍都想拼一拼。
早起的鸟儿有虫吃,实验中学几位领导商议过后,决定开设一期“补习班”,暂定名额五十人。
布告贴出当天,蜂拥过来学生、家长过千人,来自市内各个中学、工厂、单位甚至军营,报名踊跃,师资力量却有限,原定五十人的补习班,扩展到一百五十人,还是一座难求。
赵秋玲也在人群中。
她的姑妈余佩兰,扯着“割阑尾”的幌子,诓儿媳结扎,害得前儿媳终身不育,被重判十年,赵秋玲没了靠山,在沪城待不下去,跟着她爸妈去了春城。
赵家孩子不少,她上头有两个哥哥,下边还有一个妹妹,六七口人挤在一间筒子楼里,憋屈局促,她很不适应。
从小她就不是在爸妈身边长大,跟父母感情淡薄,跟兄弟姐妹也不亲近,一直当自己是沪城人,骤然回来,磕绊,争吵,磋磨,她越来越受不了。
想要重回沪城的时候,梁厂长又跟她姑妈闹离婚,娶了一个叫李香香的乡下女人,断了她最后一条退路。
更气人的是,她虽然人回了春城,可户籍、学籍都在沪城,户口一天没迁过来,她就没办法在本地招工。
她心气那么高,也不肯草草进厂,一辈子过鸡毛蒜皮的苦日子,她想回沪城,想继续念书。
爸妈直接拒绝了她,说都这么大的姑娘了,不呆在家里做饭、做家务,还念什么书?
女子无才便是德,知识越多越反动!
赵秋玲又气又恨,天天在心里跑羊驼,又接到从前小姐妹的信,知道了恢复高考的消息,心一横,撬开家里的抽屉,偷了钱匣子,连夜买了火车票逃回沪城。
她在班上的座位,已经归了甘露,她想复学,只能跟其它小姐妹挤在一张课桌上,大夏天热得够呛。
赵秋玲的在实验中学的成绩,原本是不错的,稳定年级前十,辍学一年再回来,各种跟不上进度,落到差生堆里。
这样去参加高考,妥妥要落榜,学校办的这个内部补习班,是她的救命稻草,无论如何都要挤进去。
姑妈凉了,姑父渣了,从前对她笑脸相迎的叔叔阿姨,也大多避着她。
她想找一户熟人家借住,不是碰壁就是吃瘪,不得已去住了学校宿舍,条件跟她从前在梁家的房间比,天上和地上。
甘露以为,这赵秋玲蹦跶不来多久,最后只能
灰溜溜返回春城,回她爸妈身边。
补习班公布人员名单的时候,赵秋玲却榜上有名,拿着红湛湛的听课证,到处炫耀。
韩小梅不满:“嘚瑟什么?不就一张听课证么,拿了证,听了课,也未必就一定能考上好大学。”
杜若沉默。
以赵秋玲的成绩,想考一流名校不容易,考个一般的大学?没问题,她拿到听课证,半只脚就迈进大学校园里。
半个月前,赵秋玲爸妈追到沪城,当众扇了女儿两耳光,逼女儿把从家里偷走的钱还回来。
三百块,是家里给她大哥操办婚事用的。
赵秋玲岂肯答应?这笔钱是她在沪城安身立命用的,没了钱,喝西北风?
她爸妈没辙,又跑到派出所,要把女儿的户口迁回春城,被告知女儿已经成年,迁移户口需要本人到场……
这一场闹,赵秋玲算是跟她爸妈撕破脸皮了,她铁了心不再回去,往后就在沪城扎根,念书成家。
甘露担心她贼心不死,又去撩詹春雷,某天遇到龚菁,被她拉着聊八卦,说到赵秋玲:
“那小丫头,一脸的狐狸精,前一阵还去报社找你小姨夫,哭得梨花带雨,别提多可人疼了,一圈人围着看热闹……”
“然后呢?”
“然后就被你小姨夫轰走了,说跟她不是亲戚,她就骂你小姨夫势利眼,落井下石,也不想想,就是她姑妈害了你小姨一辈子,害得你小姨蹲班房,还有脸倒打一耙?”
甘露了然。
詹春雷从来不是宽宏大量的人,他这一年来的尴尬处境,承受的压力,甚至跟朱堇的纠葛,追溯源头,罪魁祸首都是余佩兰,赵秋玲身为她的侄女,不但对此事知情,还各种掺和,詹春雷能对她有好脸色?
才怪。
经过朱堇那一出,詹记者的鉴婊水平提高,戒备心也提高,这赵秋玲找上门求助,他只要心软揽下来,就会被纠缠上,当面说不熟,说不是亲戚,断了赵秋玲的小心思。
甘露心情舒畅,问龚菁:
“那赵秋玲,找我小姨夫帮什么忙啊?”
“她想考大学,要进你们学校的那个补习班,名额紧缺,不走后门拿不到,你小姨夫不理她,她个小妖精,转头就去找了姜家小儿子……脸皮都不要了!”
甘露懵圈。
“姜家小儿子”就是姜文松,风流成性的公子哥,满城猎艳,但凡爱惜羽毛的姑娘,都离他远远的。
赵秋玲为了能在沪城立足,为了拿到听课证,居然主动贴上去!
上一个这么贱的,胡芳菲,那下场,坟头草都三尺高了。
甘露管不着旁人犯贱,只要这赵秋玲不来招惹她,大家相安无事。
周末见到卢南樵,他满面春风地夸赞:
“小丫头,还真是被你猜中了,往后再想念大学,只能凭考了……”
甘露呵呵:“这是拨乱反正,势在必行,明年这个时候,震旦校园里就会有凭考入校的学弟学妹,嗷嗷叫着挑衅你们这群工兵农学员。”
“有本事就来挑衅吧,谁怕谁呢。”
“嚣张,小心被人家从学生会长的位子上撵下去,你这次能当选,不服气的人很多,我在实验中学都听人说了。”
“那又怎样,我是凭本事公开选上来的,学委会十七个人,一人一票,我得票最高,某些人输不起,到处散播谣言,被处分了也不冤。”
卢南樵一反常态的强势。
他这次竞争学生会会长,有两个劲敌:
一是前任会长推荐的积极分子,比他高一年级,为人四平八稳,人脉、口碑尚可,属于那种优点不突出,缺点也不扎眼的人;
另一个,就是顾修远。
论风头、论家世、论才学,他都不逊于卢南樵,这场会长之争,焦点人物就是他们俩,各有胜算,都没有绝对把握。
卢南樵能最后胜出,少不了一番博弈。
甘露也是刚刚才知道,吴碧莲被蜀黍传唤,要她交代跟覃运昌的关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