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渔村(1 / 2)
出了鱼仙镇,不久便到了渔家村。渔村临海而建,这里的村民世世代代以打渔为生。
浪花涛涛,一望无垠。月华一路走来,遇见一些在海岸劳作的渔民。渔民们暗暗观望外来者,月华亦新奇地看着他们的劳作。
郑景行领着月华三人进了村,村里房屋错落有致,许多渔民门前晒着渔网。
绕过村道,乍见眼前景象,月华问道:“你们村有祭祀的习俗?”
虽是询问,月华几乎能够确定。在酒楼就听见郑景行提及祭祀事宜,而今眼前便是祭坛无疑。祭坛大致位于渔村中心地带,古老的法阵纹刻,暗含灵力波动。只是这纹刻,月华好像在哪儿见过。月华心想,这郑景行二叔说不定真有两下子。
“是啊,这是我们村的传统。每年七月十五,村里会祭奠亡魂,祭祀鱼仙,祈求出海打渔的亲人平安归来。”
柳乘风道:“七月十五不就是中元节吗?鱼仙又是哪路仙家?”
“我知晓。”陶慕插嘴回道,“千年前有条鲤鱼精在鱼仙镇飞升了。”
郑景行笑道:“对,鱼仙正是我村祖辈从海里救回来的。据记载,当时鱼仙受了重伤,村人把它从海里救了出来,避免其沦为海兽的食物。在七月十五那日,鱼仙得以渡劫飞升。村人便决定在此日祭祀,祈求平安。”
月华心里腹诽,她看不是救,是捕吧。把这鱼仙带到集镇去卖,若不是它飞升了,不就沦为平民的食物了。飞升后跳出此方世界,哪里会保佑曾经想吃了它的凡人。
绕过祭坛,便是郑景行二叔的宅邸。
“二叔,我回来了。”
郑景行父母早逝,被其二叔郑昌抚养长大。郑家是村里大户,从房子装潢和陈设可窥见一二。应声出来的不是郑昌,而是一个微胖的妇人。
郑景行道:“二婶,二叔呢?”
“你二叔有事,出去了。这三位是……”
见二婶问起,郑景行回道:“他们是我在镇上遇见的朋友,有些私事想请教二叔。”
月华行了一礼,说道:“在下柳月,见过郑夫人。我和两位弟弟想出海寻人,无奈大海茫茫,仙岛难寻。听闻贵府老爷会奇门异术,又乐善好施。柳月冒昧上门,想要求助郑老爷。”
郑夫人了然道:“我家老爷出门未归,待他回来你们自可以问他。”
月华笑道:“多谢夫人。”
郑景行带月华他们稍做休息,直至黄昏时刻郑老爷一个人从外面回了府。
一照面,月华并未感觉此人修为有多高深。可能是会点奇门异术,能够唬住普通人。郑昌年逾五十,许是半只脚踏入了修行之路,看起来像是三四十的青年男人。月华再次说明来意,郑昌脸色意味不明。
郑昌十五岁那年,与村民一起出海打渔。海上风云莫测,他们遇见了可怕的海兽暴动。掀起的海浪打翻了渔船,随行的村民大都葬身海底。阴差阳错之下,郑昌流落到了七星岛。
“年轻时我遭遇海难,幸得仙人所救。我的确是去过仙岛,但是……”郑昌道,“你说你们去见朋友,却不清楚仙岛在哪儿。岛上住的都是仙人,你们的朋友又怎么会在那儿?”
月华心里一盘算,回道:“故去的家中长者的确是和仙人认识的。如今我们无依无靠,所以想带着信物投奔。”
月华似是想起什么,从怀里掏出一件物什,说:“这枚圭璧是仙人所赠,据说上面有仙人留下的灵力。我们一介凡人,不是太懂。听郑公子说您懂这方面的东西,今日就赠予郑老爷。”
月华把东西递过去,郑昌拿在手中把玩,若有所思。
柳乘风和陶慕全程听月华胡扯,扮演好乖弟弟。
月华心想,她说外面法阵的纹刻怎么会熟悉,不就是阿岚画过的吗。看来郑老爷所言非虚,说不定他真能带他们找到七星岛。
同样,郑昌摸着圭璧的纹饰,认为月华所言非虚:“既然是仙人留的信物,我怎能横刀夺爱。”状似要把东西归还。
“唉,”月华推辞道,“我们拿来无用,所以借花献佛。仙人神机妙算,即便没有信物也能断定真假。这枚圭璧在郑老爷手里,才能不被埋没。”
月华叹气说:“我们姐弟三人孤苦伶仃,拿着这种宝物,说不定还会遭来杀身之祸。”
郑昌闻言道:“柳姑娘不必难过,郑某答应为你们引路。但仙岛缥缈无踪,我需要再卜测一番方能确定。这枚圭璧,说不定能派上用场。不过窥测天机的法术伤身,我月中尚要主持祭祀大典。如若柳姑娘不嫌弃,请先在寒舍住下。祭祀后,我定为你们占卜。”
月华感激道:“多谢郑老爷。”
…………
房间里,陶慕将罗盘放在桌上,不知在施法做些什么,只道:“郑府的风水不错。”
月华闻言附和说:“是不错。”
陶慕拉了椅凳坐下,问道:“唉,我说仙姑,那个郑老爷能算出七星岛方位,你算不出吗?”
月华似笑非笑地回道:“你真当我是神仙啊?那是七星岛,比月上门存在还久!”转而说道,“可能郑老爷去过七星岛,有些特殊本事吧,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的看家本领。”
月华瞥了一眼愣头愣脑的柳乘风,说道:“你发什么呆呢?”
柳乘风淡淡说道:“没什么,我先休息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