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上路(2 / 2)

加入书签

平日里他们上路,沿途没遇到村镇,一走就是两三个时辰没做休息。心细缜密如赵承,这次特意选的路线,避开了大部分的城镇,只留些小村小镇暂作歇脚,一路都是荒山野岭,少些没必要的麻烦。他唯一担心的就是萧绮川受不了艰苦奔波,他们几个大男人只能尽可能照料,总归是一个没有出过远门的姑娘家。

意外的是萧绮川什么抱怨都没有,缰绳牵得稳当当的,端着姿势,又忍不住左顾右盼,问单阳冰那朵红花的名,那棵矮树的名。看起来不像是来走镖的,倒像是来踏青的。

几天下来,萧绮川和师兄们同吃同住,噢,不是,没有同住,师兄弟三人轮流值守,给萧绮川搭了一个小帐篷,梳洗安寝都在这里面。她也十分谅解,一路上没有抱怨一句,这让赵承偷偷背过身去抹了把眼泪,直夸师妹长大了。

从小,萧绮川是个笔直性子,就是贪玩了点,也没看出来她对什么东西表现出那么大的兴趣,习武也是,没几岁已经在练武场打滚,时间久了学了个皮毛,没有再精进下去,靠着这些皮毛将丰城的混混治得服服帖帖。

“师兄,前面好像有个村落,不然我们去那儿歇一会儿?”

远远地看到一点人烟,萧绮川眼睛一亮,肚子适时地发出咕咕的叫声,抬起头眼巴巴地看着赵承。

赵承应了,留下几个人在附近看守着,免得去的人多生出不必要的琐事出来。

这个小村子没有名字,人口也不算多,是傍着一条清溪自然形成的本地村落,也很少见到外人。所以当萧绮川刚进村口,不远处的茶摊大娘就吆喝着朝她招手。

我?萧绮川指指自己。

大娘穿着一身深色的外套,为了不妨碍干活,袖子用发黄的白绳子绑起来了,面前的坡脚木桌上摆着几个不同纹样的茶杯,一看就不是一套的。她一边提着茶壶,一边挥手喊。

“这儿的茶可香啦!”

萧绮川看到大娘热情的样子,也挥挥手当做是回礼,一路小跑着进了茶摊,问道:

“这儿有什么吃的吗?”

大娘一愣,当时没反应过来,她还是第一次见到这么……独特又热情的姑娘,几秒后忙点头说:“有的有的,这里的青团子要是不好吃,你们什么钱都不用给!”

赵承跟了上来,看着萧绮川眼冒绿光的样子,让大娘先来个五份。

萧绮川拿起那个烧着大红公鸡的缺口茶杯,浅酌一口,惊喜道:

“师兄,你尝尝,这茶竟有股炒香味!”

赵承暗不做声将几滴茶水漏到手心,又闻了闻,才在萧绮川期待的眼神下尝了一口。果然是好茶,虽比不上名贵浓厚甘醇,自有一股炒香和清新的味道在。

解了渴,赵承斟酌一下,开口问道。

“如果这趟回来,薛岚还是不应你呢?”

大娘撩起帘子,端来一大盘青团,看看眼前这两人,走回去默默准备好一个打包的纸袋。

世上不如意十之八九,这个道理萧绮川早就明白,她知道赵承想的什么,把那个最圆最大的青团放在他手中。

“那就再说嘛,总之现在先好好走完这趟,人总要吃饭的……”

萧绮川拿起一个青团往嘴里丢。

赵承叹了口气,也吃了几个青团子。这东西看似小巧,实则涨腹,得见好就收。萧绮川则是一点停下来的迹象都没有,正待劝告,大娘拿着纸袋过来,对萧绮川摇摇头。

“小姑娘别吃那么多,这东西看起来小,实际上可填肚子了,你们若是要继续赶路,这种吃法可不行。”

话音刚落,萧绮川噎了一口没上来,赵承赶紧给她递了杯茶,转头对大娘道谢。想了想,又多问了一句。

“这儿到边城还有多远?”

“你们要去边城?远倒是不远,大概一天半的路程就到了。不过啊我劝你们还是别去了,最近战火不断,和蛮族打的厉害,听说还会出来打劫,连我们这儿都多少受了影响,搬了好几户人家。”

“多谢,我们是去边城接亲戚,不会逗留太久。”

听他们这么说,大娘把手在围裙上擦了擦,有些局促,又去厨房给他们装了点好带的食粮,解释说:

“没有别的意思,你们还带着小姑娘,多准备点吃食总是好的。我虽然见识不多,小姑娘看起来不比那些大户小姐差,也是没吃过什么苦的,这份钱你们就别给了。”

萧绮川刚把嘴里的团子咽下,泪汪汪地抬起头,朝大娘咧嘴一笑,露出一边的小虎牙。

“大娘!你真好!”想了想又补充了一句:“手艺也好!”

赵承没有再推脱,从腰中掏出铜板,数够了放在桌上,说:

“这就不用找了,本来我们上路,小东西多了也不方便,当做是谢过大娘了。”

大娘点点头,爱怜地摸了摸萧绮川的脑袋,目送男子牵着小姑娘从来时的路走了。她在这个偏僻的小地方见过的人不多,只觉得和他们意外投缘,却不知怎地心跳咚咚宛如重锤敲破鼓。

远处天幕脚边沁出一点乌色,山雨欲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