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6章 中秋(2 / 2)

加入书签

喜塔腊氏也笑道:“正是呢,我见她们吃的那样斯文,我都替她们累得慌,不过到底是要在外社交,我已经学了好一段时间了,今天就让你们看看我的手艺。”

喜塔腊氏嫣然一笑,令小丫环取来一套蟹八件,又有丫环帮她挽起袖子,喜塔腊氏才将一只蟹放于桌上,用小剪剪下大螯和蟹爪子,将腰圆锤对着蟹壳四周轻轻敲打一圈,再以长柄斧劈开背壳和肚脐,之后拿钎、镊、叉、锤,剔出金黄油亮的蟹黄,取出雪白柔嫩的蟹肉,放在了白瓷小碗里。

宝娴看的怔住了,只觉拆蟹的整套动作优雅漂亮,让喜塔腊氏身上带有一种说不出的美感。

喜塔腊氏笑着看女儿惊艳的眼光,用苏叶水洗净手,去了腥气,才含笑道:“虽是有些累,但宝姐儿将来也是要学的,如今你年纪还小呢,不用着急。”说着把手里拆好的蟹,放到一只白瓷小碟上递给了丈夫。

龚内春本被妻子拆蟹的手艺惊到了,见妻子把拆好的蟹递给自己,有些感动的谢道:“可真是谢过太太了,你平日里也不易,赶紧也吃些东西吧!”说完接过螃蟹,叹息道:“这么多年辛苦太太了。”

喜塔腊氏有些无措,温柔道:“这是说哪里的话?”

龚内春却端起酒杯郑重的向喜塔腊氏敬了杯酒,才道:“太太不仅为我生儿育女,孝敬长辈,日夜操劳,原本还可以留在京里享福,不必与子女们分离的,如今却与我来了这里操劳,我心里实在愧对夫人。”

喜塔腊氏面如桃花,手足无措的拿出帕子替丈夫擦拭嘴角的酒渍:“老爷怎么说这些,且不说这江宁是地杰人灵,况我自然是随老爷一处的,哪里有不顾老爷辛苦,独自受用的道理。”

只是说起留在京里的两个儿子,心里到底酸酸的,喜塔腊氏却还是强扯出笑意道:“况且老大家的素来稳妥,有她照顾老大我是放心的。佛尔衮也是个懂事的,又有老太太和二弟妹照看,我自是再放心不过的。”

龚内春有些叹息,却见两个儿女束手而坐,妻子也有些哀怨,于是笑道:“一时感慨竟是惊扰了太太,是我失言了。如此我罚酒一杯,先干为敬了。”

喜塔腊氏是最爽利的人,只得端了酒也陪饮一杯,酒气将她的粉颊一蒸,晕生双颊,在耳边的三对明珠耳坠的映衬下,更是美艳不可方物。

明月渐渐悬挂在天际,早有丫环们在祭台上焚香燃烛,供奉瓜果,而身为主角的喜塔腊氏和宝娴,便净手上香祭拜月神,求个吉利。

一番忙碌后,回到夕佳楼的月台上赏月,喜塔腊氏笑着道:“这样好的月亮,这样好的景致,不若让两个孩子背些关于月亮的诗,也算是个考教罢!”

龚内春笑笑,兴致盎然道:”太太说的极是,不过到底是个玩笑,输了也不必有什么惩罚,只罚酒一杯罢了,倒是赢了,就赏其一套文房四宝罢。“

富灵阿看着妹妹,有心让她取个好彩头,于是便难得温和的道:“如此,便请妹妹先来罢。”

宝娴调皮一笑:“那就多谢哥哥啦!”说着朝着父母兄长微微一礼,略一沉思,扬声道:“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龚内春和喜塔腊氏都是点头,富灵阿也是双手一拍,赞道:“是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妹妹果然聪慧,这么长的诗都会背了?”他嘴角一翘,露出了个得意地笑:“不过瞧好罢!”富灵阿说完,不假思索的朗声道:“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富灵阿背诵了诗,对着宝娴问道:“妹妹可知这是什么诗?”喜塔腊氏和龚内春也眼含笑意的望着她。

宝娴却是淡定道:“是李白的《月下独酌四首·其一》,可对?”

宝娴暗暗得意,这位小哥哥以为自己是普通小孩吗?她可是经过21世纪填鸭式教学,熏陶下成长起来的新时代少女,岂会被你一个小屁孩问倒?更何况是一个更爱骑射,不爱读书的小屁孩?哼哼!

富灵阿嘴巴一歪,学着宝娴平日里撒娇的模样撅着嘴道:“好嘛,人家错了啦。”才挑挑眉毛,有些挑衅的朝妹妹挤挤眼睛。

宝娴顿时就有些无语,被噎的一梗,心中觉得自己的内涵还需要修炼,竟然被这个小哥哥激起了好胜心,应起战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