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2 / 2)
从小艰难的生活环境,一个暑假的生意经营,让静蓝到哪都活的滋润自如。
提着个大箱子,静蓝边找公交车边看风景。偶尔经过熙攘的人群,静蓝像条大泥鳅,没有任何阻滞。
每次跟静蓝出去,再难行的路,再拥挤的人群,再难下咽的饭菜,她都游刃有余甘之若饴,这让人羡慕的心痛。是怎样的经历才能让她如此从容?
各高校几乎都在相同时间开学,公交车挤得可以让人双脚离地。除了静蓝,其他新生都有父亲或母亲或者父母亲一起护送。
跟他们相比,静蓝暗自庆幸,她只身一人,无需顾及他人,所以她到哪都利索麻溜。
一路颠簸,对于静蓝感觉找补回了摇篮的享受。一个夏天的自行车长时间的磨练,她感觉坐车简直就是天堂班的享受,这点颠簸能算个啥。
目的地终于到了。
交完费用,领了学生用品,静蓝一只手把个大箱子拎上了4楼。很麻利地挂好帐子,铺好床位。
同寝室有6个女孩,除了她,其他人都有父母陪同,一间原本不小的宿舍显得非常拥挤。家长们在忙忙碌碌地张罗床铺,同学们在吃着零食。
一切就绪的静蓝此时空了下来,眼里心里都空了,空落落的空,看着身边的热闹,看着同学们手里五花八门的零食,眼睛湿润了,鼻子酸酸的。
内心里,她是渴望被爱的,渴望被疼的,渴望呢撒点娇,渴望发点小脾气的,只是这么多年来的独立被人误以为她成熟的很。
独立是一种不得已的成熟,所有的痛自己背。
静蓝感到有点百无聊赖,走廊里也熙熙攘攘。她想逃,逃离自己,逃离这份热闹。她在学校里闲逛,特别留意地关注着操场,关注着食堂,关注着浴室,关注着各种功能室。
其实她在刻意寻找一个地方,图书馆!
图书馆是她最向往的地方,也是她三年大学生活里的最重要的生活场地。
等一切都探究完了,已经是下午5点多,她回寝室了。这时该回去的家长已经回去,寝室里终于就4个女生了。两个通市的女孩被家长带出去吃饭了。
转了大半天的静蓝感到口渴,这时她才意识到从昨晚上船到现在她都没喝过水。
她想起了肖剑送的保温杯。
她打开柜子,从柜子里拖出箱子,从里面拿出保温杯。打开包装盒,拿出杯子。
一张简单折叠的纸掉了下来,她有点懵,本能地俯身拾起,打开这简单折叠的纸。她受到了惊吓。
“每当你端起这杯子,希望你能想起我!落款,肖剑。”
这是静蓝上学来收到的第一句温暖的言语,温暖的让她感动,她并没有往别处想,她仍然当作这是肖剑送礼物时一句平常的话,但她已经被感动了。
静蓝会错了意,或者根本她就没有走心地会意。她没有细想,初三一年,她跟肖剑一句话也没有说过。高中两年,肖剑家车来车往地接送,车里是洪纯,肖静霞的专座。即使从静蓝身边经过也从未停过,连减速都没有。那个座位醒目地空着,面对匆忙赶路的静蓝,它空的有点尴尬,但跟静蓝却没丝毫的关系。
这样高贵高傲的人怎么甘心在静蓝请同学的时候做个不速之客。顺手礼物也就算了,又怎么可能特地送个这么贵重的礼物?
静蓝的简单就在于她平时学习中无暇跟同学们交往,男生那就更甭提了。
而母亲,从来也没有对她进行过异性交往的要领。
母亲对女儿的教育有多重要,静蓝是用几十年的痛为代价悟出来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