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章(1 / 2)

加入书签

《陌路之时》这首歌是池野十九岁写的。刚问世的时候并没有掀起多少水花,带一些迷幻哥特式的曲风与当时的流行风向格格不入,词也不够浅显直白,让很多人嘲讽是神仙念经,完全听不懂。

直到几年以后,乐坛开始逐渐变得多元化,大量国外的流行音乐盗版到国内以后,反倒培养了一部分听众的口味。人们渐渐开始能够欣赏这首歌,给予它迟来的热度。

《陌路之时》的曲子像是一个潮湿的梦境,棚录的版本用了电音,更加重了一种缥缈遥远的感觉。而池野现场唱的时候则用了一种在低迷中逐渐高远广阔的演绎方式,有乐评人说,这首关于告别的歌,棚录版是晨光微熹时毫不留恋的挥手作别,而现场则是从黎明前的至暗时刻渐渐劈出了一缕天光,在破晓中不留余地的决裂。

——嘿,看这两条路

它荒草疯长直通无人之径

它鲜花锦簇迈向醉生梦死

池野那颓废又热烈的歌声,与饶悦的神情自然的融为一体,原本略偏清冷的长相带上一点沉

醉的自娱自乐,正全身心的沉浸在这首歌的演唱里,台下观众喧嚣的呐喊声与他全无关系。

——走吧,此时此刻

是我们早有预感的陌路之时

哪里有风需要捕捉

哪里有雪需要沸腾

自这次沸点告别演唱会以后,池野再也没有在现场演唱过这首歌。

此时袁静和宋祁安静的看着,仿佛终于透过面前的青年,看到了演唱会上那个池野,他的确既不悲伤,也没有不舍,他对于离别是这么漫不经心。

曲至高潮,饶悦转过身去,无人应和的伴奏喧嚣而过又戛然止住,他看着身后静默而立的王旭。

直到那个安静的片刻,全世界都被按下了静音,他才唱——

哪里需要告别,就到这里吧,沉默已足够。

饶悦的眼神跟涌入耳畔的那句歌声一样温柔,满是深情,不像看着刚分手的恋人,而仿佛他们都还深爱着对方。

王旭的心被那目光攥了一把,竟有些隐隐的泛疼。不知道倘若池野当初真是这样看了林信一眼,林信会是怎么样的心情。

池野的歌声一结束,这场临时加上的试炼也画上了句号。

最后王旭问他:“我想知道,你对池野这个人,是怎么理解的?”

饶悦回答:“我认为,池野是一个豁达的悲观主义者。他曾经在采访中说过,他不相信有什么永恒不变的东西。我觉得这种观点也表现在他的很多作品里。就说《陌路之时》,他认为没有什么好告别,不需要逃避所有人最终都会分别这件事。他认为爱一个人的时候,因为对方所产生的**悲欢都是很好的事,他乐于去经历这些,而如果分开时会产生巨大的痛苦,也是好的,他喜欢顺其自然,不受束缚。”

“你赞同池野的这种观念么?”

“这个没什么赞不赞同的吧。”饶悦想了想才说:“也不是观念,这就是池野啊。”

王旭关掉了单反录像,对饶悦点了下头:“好,可以了。谢谢你,我们会在三天内答复结果。”

“谢谢三位老师。”

饶悦也不知道自己的表现有没有让王旭满意,毕竟一直到最后王旭都没有流露可供参考的情绪和表情。

所以在郭冀东要他预测结果时,饶悦只能感叹了一句:“测不出,王旭大佬实在高深莫测。”

“是故弄玄虚吧!”郭冀东看着毫无动静的手机,就像等待高考成绩放榜的家长,焦虑得都快爆痘了,“都第三天了,第三天了电话怎么还没来啊!”

“安啦。”考生本人倒是十分没心没肺:“这种时候就先默认自己没选上,回头电话来了,选上了是意外之喜,没选上是意料之中。”

“你倒是想得开。”郭冀东瞪他:“如果这次没选上王旭的电影,你干妈准备卖你去柿饼台的整人综艺做驻场嘉宾了。”

饶悦大惊失色:“什么!”

“谁让你对剧本挑的那么厉害,你干妈说既然你不想拍剧,就上综艺圈点钱圈点粉,为鸿禧做点贡献……”还没等郭冀东叨叨完,手机就响了,郭冀东看着来电显示啧了一声:“说曹操,曹操就来电话。”

然后笑容满面的接起:“吴总好,对的,我正在小饶这里呢。嗯?!”谄媚的声音声音转了个弯:“王旭直接联系您了?”

饶悦连忙竖起耳朵,但是郭冀东没说两句就把电话递给他了:“吴总要跟你说话。”

“哦……”饶悦接过电话,还没来得及跟那头恭敬的问个好,电话里那年轻的女声就笑意满满的抢先感慨起来了:“我的儿啊,你可是太争气了,为娘好欣慰哦。”

饶悦:“……吴总言重了。”

“不重不重,那边王旭亲自联系我,希望公司能为你空出半年的档期,专心把池野的纪录片拍好。这部电影呢老郭跟我报备的时候,我也是有点犹豫的,但是了解下来,王旭真是砸了不少心血,制作班底都是业内顶尖的人物,你应该很想接吧?”

“是很想。”饶悦实话实说:“我喜欢池野,也喜欢王旭导演的片子,就算这部电影不能在国内院线上映,我也想接。”

电话里的女人轻快的笑了笑:“行,定的签约时间是明天上午十点,你跟老郭早一个小时来,我们在那边的人来之前先讨论一下细节安排。”

虽然之前表现得一派咸鱼,但是真确定自己成功选上了王旭的男主角,饶悦还是有些激动:“好的!谢谢吴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