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80章该查(1 / 2)

加入书签

《齐民要术》上到水车下到韭菜炒鸡蛋均有记录的奇书。

他爷爷书房里就有一本, 小时候被关禁闭,他在书房里翻阅过这一本。

隐约记得这书中就有写植物有雌雄蕊之分。

他没时间给人上生物课,一切的一切都需要这里的人自己摸索。

分清雌雄蕊, 接下来就可以试验植物杂交。

不论什么改革, 都得先填饱肚子再说。

……

进入十月气温下降的极快,赵景已经换上了棉衣, 同时送了几套给他爹还有夫子。

这种远比皮毛还要暖和的衣物顿时引起了大佬们的注意, 已经派人收集市面上的种子, 并命名下的商行前往西域购置这类种子。

赵景见这事大佬们接手了, 就丢开不问了。

气温下降, 导致整个东京的热闹气氛都跟着下降, 在这种寒冷的天气里, 大家不是躲在家就是跟三两个好友找间酒馆喝着小酒驱寒。

报纸的发行令不少人不用出门就能知东京内发生的不少事情。

月中刚好是报纸发行的日子,这一次报纸上第一次出现了商家广告。

一个孙家酒店横空出世, 酒店拥有各类房间, 凡是入住的客人免费提供早餐。

就是吧,这酒店并没有开在内城而是外城靠近船港的地方,那原本是一块贩鱼的鱼市, 因长期贩鱼常年累积出了一股消不去的臭鱼味。

定都后,外来的客船货船都不准停入城内, 全都挪到了城外面。

这块地也就荒废了, 几十年下来, 鱼臭味虽然被冲刷没了, 但是这里却成了到各种垃圾的地方。

附近有个菜市, 什么烂菜叶臭鸡蛋全都往这地方扔,再加上水排不出去,这里成了一块臭水坑。

几个月前有人拿下了这块地,填平之后建了一座客店,实打实的客店,五层高足足有三百来个房间俯视这一片地。

跟别家大通铺个间不同,这个客店取消了大通铺,分单间双人间,有单独的浴室还可以叫人搓澡。

广告一打,不少刚入京的旅客直奔孙家客店,短短一日房间就爆满。

再加上这里有一种独家的饮品叫奶茶,受到不少夫人小姐的喜爱。

随着这些外来的夫人小姐打入东京上流贵妇中,这种饮品也跟着传播开。

奶茶技术含量不高,就奶和茶还有糖,其他添加的东西稍微琢磨琢磨就出来了,很快大街小巷一家家奶茶店遍地开发,每家都有自己研发的独门配方。

其中有一家叫做口口的奶茶店,城内城外稍微繁华一点的街道都有它的身影。

这家奶茶店不仅配有奶茶,奶茶里还有一种黑珍珠白珍珠的食品,可以添加香甜的红豆黑米,还有红茶绿茶各种各样的饮品,冷热都有。

还提供竹节吸管,直接成了城内奶茶店的风头指标——模仿对象。

不过这家店有个奇特的现象,外人一模仿它就出新品,只短短一个月时间已经出了七八样新品。

赵老五是个闲汉,每日在走街串巷帮人拿外卖赚那么几文辛苦费。

前些日子奶茶店爆红,他索性光接买奶茶的单子,只十来日时间就比以往一个月赚的都多。

主要是奶茶制作很快,不像饭菜得现烧,以至于不少人都抢奶茶的单子,去饭店不加钱都没人愿意接。

眼看天阴了下来,赵老五送完这一单准备回家,这最后一家点餐的客人是个商户。

赵老五也是头一次接,以往这种大户都是由家里的家丁跑出去买,很少找闲汉。

赵老五做得是熟人生意,他家就在这附近,是以街坊邻居都喜欢叫他而不是叫一些陌生人。

现在叫餐这行当也竞争激烈,不少人组成了帮派划地盘,若不是地头蛇轻易抢不过这些人。

这些人手段多着呢,有的是法子让你出不了门。

不过自从东京城内多了个六扇门,扫了一次黑,这些帮派恶霸全都被关进牢里,定下罪名就拉去挖河修路。

东京城内也安稳了许多,收保护费的也销声匿迹,不知是躲起来了还是被官府抓起来了。

赵老五敲了后门,立刻有丫鬟来开门,一共五杯奶茶,都是口口店的。

丫鬟出手也大方多给了他十钱,说家里有喜事这是赏他的。

赵老五拿着钱往巷子口走去,路过这家正门时刚好看到侧门打开。

只见一青衣中年人出来,朝里面作揖道:“王兄请留步。”

这家的主人跟着出来,道:“孙兄走好,这糖就按照我们先前的约定,每月初准时送到。”

相互又道了几句,赵老五听得糊里糊涂,等那位孙兄骑着马经过,赵老五才回过神来。

他隐约知晓自己应该是发现了什么机遇,只是靠这三言两语却没办法知晓。

赵老五对于做生意有一种敏锐的触觉,只是没有初始资金,前些年他爹娘在时将钱财看得紧紧的,根本不理会他做生意的念头。

赵老五别看有个老字,实际上他年岁并不大,只是在家中排行行五,前面有个兄长还有三个姐姐。

虽然是家中老幺,只是并不受宠爱,再加上跟兄姐年龄相差太大,爹娘去世后就跟兄长分了家。

分家后他没落到什么钱财,只一间不大的破院子让他有了容身之处。

不过因这一带院子都破旧,租价比较低,有不少囊中羞涩的学子入住这一块。

赵老五的主要客户就是这些人。

穿过几条街就到了一片全都是居民区的宅院,这里外来的人多,所以也有些鱼龙混杂。

还未到家就看到巷子口那家杂货店前挤满了人。

“我要十斤!”

“我要五斤!”

“老板,给我半斤!”

喊半斤的人话一出,就迎来周围人的鄙视。

赵老五正眼一看,不正是他隔壁的王小六吗?

王小六翻了个白眼,“看什么看,我孤家寡人一个,买半斤够我吃到年了。”

老板娘从桶里舀糖,老板在一旁称,一桶糖很快分得一干二净。

王小六捧着糖罐走出来,看到赵老五打了声招呼。

“五哥回来了,要不要买些糖,只要紫糖一半价,从岭南刚运进京,比饴糖还要甜,天竺来的黑糖根本没法比!”

赵老五:“他们买那么多糖做什么?”

王小六扭头看了一眼,“还不是兑给别人,每斤多加点钱,好歹能赚些。这些糖只运了十船,根本不够分。要是我也有闲钱,也凑个热闹。”

赵老五仿佛听到“波”得一声,脑海中有什么打开了。

在城里卖能转到什么,不如卖到乡下去,只比紫糖低一些肯定有人愿意买。

乡下可是有不少土财主!

赵老五跟王小六打了一声招呼,只转眼就往巷子外跑。

他去了最近的一家钱庄,前些日子他在某个饭店等菜时听店里的客人说起,现在钱庄可以抵押房子土地套现,这些房子地可以照住照种,每月还点利息和本金即可。

有朝廷管控,每月还款多少都写在契约上,不得随意更改。

那客人正巧差了笔钱,试探着将城里的宅子给抵了借了笔钱,后来赚了直接输了回来,利息低的吓人,等于白借。

不像那私人高利贷,利滚利根本还不起,最后越还越多,卖儿卖女也填补不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