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大朝会到来(2 / 2)

加入书签

赵毓在旁随后用清亮的少年嗓音道:“赵毓,在凉朝祖先面前,以血为证,必不负所托,必不负先祖,在此愿天鉴证。”

随即百官一同:“在此以血为证,护我凉朝社稷,必不负先祖!愿天鉴证!”

等众多繁复事情过后,就是正题的朝会到来了,在这之前。

江如愿:手指有点疼。

队伍分成了五大列,以温纶,沉白月,贵戚,地方官和缺了将天阳的武官为主。

地方官员在前排,大朝会是他们汇报工作的主场,所以他们正对着江如愿。

有一人上前: “臣有事报!”

果不其然。

此人为先帝在时任官,可谓是在地方上干到死,江如愿一看到他就有些头疼,说实话,她心里是有些对这位老臣的提拔之心,一直都有,奈何一直都没有找到合适的机会,于是这事就一直耽搁到如今了。

好在,他没有什么不满,对这个地方官干的也挺开心。

老臣眼神清明,步伐健硕,看样子身体还是很硬朗的,他附身弯腰行了一礼才又站直挺起脊梁道:“臣所管辖之地有一曲长河,背靠盐沼之地,河上游连通无数城池,甚至直到王城,前些日子收成不好,税收微薄,臣思量再三上传折子请问太后,得太后同意在城池周围挖通河流引入河水灌溉农庄,又申请拨款几余项,又得太后支持,于是推广一种新作物,就是此物。”

老臣从衣袖里掏出一小节植物,因为站的太高,江如愿看的不太清楚,眯起了眼睛。

直播课的众人一起陷入猜想之中:“这东西怕不是水稻?”

“我咋看着像麦子?”

“青黄交接了,看起来像坏掉的麦子。”

“有学农业的没?出来认一下?!”

“……”

一片沉默,看到网友们没帮上忙,一直沉默等待的江如愿开口道:“此物有何不同?”

老臣轻轻一笑:“自从臣推广此物,城中街道清明,无一乞儿,人人丝袖良锦,额带抹绣。处处宣热,近乎人人皆入学读书。于是臣上请折子,得太后和温丞相同意,半个月赶出了三所学院,又收了些许寒门弟子入官,教授学识。”

前面还好,大家都在侧耳认真听着,听到后面有些人的脸上不太对劲了,这其中又异动的都是高门子弟,为首的沉白月面无表情的站着,心里思索着站在旁边不远处臣子的话。

不就是一个寒门子弟为官,现在大部分为官的还是高门子弟,他不至于连这点心胸都没有,但总觉得哪里不对劲,是哪里不对呢?沉白月心里一直在想着,他一向严谨不放过一点不对的地方,可这次,他怎么想也想不出哪里不对。

老臣拿着那个不知名东西道:“臣以为此物乃天授,有了这东西,凉朝的百姓皆可吃暖穿足!”

周围一片哗然,江如愿看着那东西心想,光靠这东西还差点,看起来像是个和土豆一样易种植对环境要求低产量大还能吃的宝贝作物,如果推广成功的话,凉朝的民生水平大概能到达清朝水准吧。

“臣手中这株,是老臣城中百姓成熟的第一颗,臣斗胆以此物献给太后!”

闻言江如愿斜眼给薛云一个眼神,乔装打扮看起来气势更为阴冷冰寒的薛公公心领神会,他脸上带上笑容走下去从这位臣子的手中接过此物。

等待薛云一步步走至面前双手抬高低下头呈上,江如愿拿起那节作物,突然脑海之中冒出一个想法。

她于是放松了表情,温和笑道:“尔等可曾听过国徽一次?”

众人面面相觑,一声接一声的回答,都是没听过的。

江如愿于是让薛云把他袖子里不知道还藏了多少的纸张拿出来。

薛云隐约明白了太后想要做了什么,估计是想要在纸上写或画什么东西吧。

他指示两个太监拿着纸张的四角。

江如愿拿起旁边递过来的毛笔,在纸上行云流水般就花了一个栩栩如生的徽章,以那不知名作物为低部花纹,徽章上天尊鼎位于中央,右边天子剑,左边火神印,但仔细一看竟然可以看出那些花纹像是模糊的无数小人。

江如愿示意,两位太监于是把画正对着下方群臣。

江如愿道:“国徽,即国之象征!”

底下群臣,尤其是献上天子剑火神印天尊鼎的那几位 ,还有刚才那位老臣都愣愣的抬头看着那繁复又有一种说不出美感的徽章。

江如愿于是就把刚才这个突如其来的想法给定下来了,她道:“以后刑堂,官府等牌匾上都画上这徽章,地方也一样。”

众臣领命:“太后万福!”

网友在跳腾:“太后太后!我做的好不好??好不好?!”

江如愿不吝啬夸奖:“做的真棒!”

当然她不运用内力说话的话,以如此之远的距离,底下那些人是听不到的。

※※※※※※※※※※※※※※※※※※※※

求收藏啊啊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