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3(2 / 2)

加入书签

银筝奇怪,顺着小姐的目光望去,只见二楼靠窗,有两人相对而坐。一人满头白发,身躯肥胖,背向他们看不清长相。另一人相貌俊美,剑眉星目,身穿一件天青色暗纹长衫,神色淡然,玉树临风。

怪不得小姐看得眼光都挪不开了!

而此刻的顾长歌,咬着后槽牙想:她逃个命,随便进个酒楼,就能碰见炙手可热的尚书大人季霖。

这就叫冤家路窄!

不过,季霖怎么会到河间府?

稍一寻思,便恍然大悟。正是前几天,季霖辞官了。当时朝野一片哗然,就是她这样不太出门的人都听说了。之后,这位前尚书大人就像一块落入深潭的石头,很快消失在达官贵人的视线里。

一直到半年后,他官复原职,还成了内阁首辅!

虽然是仇人,她也不得不感慨,这人的官运不是一般的好!

那么,如果要报仇,现下正是最好的时机!

嘿嘿嘿……

顾长歌撸起袖子,上了云鲜楼。

……

云鲜楼二楼,一刻钟之前。

“清时,看在我一把老骨头颠簸了四百里路的份上,就给老朽几分薄面,随我回京吧!”季霖对面,满头银发的老者率先打破了沉默。

他年过半百,满面红光,眉眼不怒自威。一瞧就是个久居高位,养尊处优的主儿。

季霖只淡淡一笑,“国公爷英雄了得,老当益壮,几百里路不在话下。可国公爷所言之事,恕难从命。”

护国公老脸一黯,喟然道:“清时,看来你还是怪了老朽。可当年的形势,容不得我——”

季霖面上寡淡的笑意瞬间不见了踪影,他面色微沉,“前事已了,国公爷休要再提!”

“贤侄——”

季霖冷笑出声,“这世间再无安国公府,国公爷这句贤侄,似乎太过草率了!”

“当初是我不对,不应袖手旁观,是没脸叫你一声‘贤侄’。”护国公满脸愧色,眼见这幅“情义牌”打不出去,只能转移了话题,“可如今你一走,京中之事,如何是好?”

季霖拱手朝着北方举了举,“圣上在,朝事便安。难道是护国公府有了麻烦?”

护国公老脸一红,不知是羞还是气,叹了口气才道:“何止是麻烦!前一日,刘安这厮鼓动阉党上书,直言世家乃朝廷沉疴,主张消减一半禄米。”

季霖垂下视线,抬手执壶,将护国公面前的茶杯注满,“国公爷消消气!京城这么多公侯人家,哪个是靠着朝廷的禄米维持的?”

护国公心中一松,看来只要不提旧交情,季霖还算好说话。他心中主意已定,今日无论如何得说动他帮手,“话是这么说,可这是开国就定下的章程,刘安说改就改吗?今日若开了这个先例,我们这些人家就等着消官罢爵吧!不过——”护国公话锋一转,“老朽却觉得,刘安这厮如此行事,并不是为了对付我们这些老东西。一旦得手,下次枪口对准的,怕就是素来尊崇清时你的文武官员了。”

季霖听了这话,似乎有所触动,单手摩挲着茶杯,未发一言。

护国公知道有门,心中高兴。刚想再添油加醋一番,就见一个身材中等,面容肃然的男子走近,伏在季霖身边,低声说了几句。季霖神色平淡地点点头,越过护国公的肥胖身躯,朝街面上望了两眼。

“怎么清时还有要事?”护国公为人精明,此时更不想讨人嫌。

季霖摇头,“清时无官一身轻,能有什么要事?国公爷既然考虑得如此深远,自应当乾清宫面圣,与刘总管分说明白才是!”

护国公喉咙一卡,脸色不停变换,“这个,这些年,我们几家,哪个还能在皇上面前说上话呢?”

季霖目光转向楼梯口,视线停了一息,突然笑道:“哈哈,国公爷这话说的,您都说不上话,更别谈我这一介布衣了!”

护国公还想争论,却被季霖伸手拦住,“今日咱们不谈政事。国公爷既然有心为清时送别,咱们就以茶代酒,谈些春花秋月,岂不快哉。”

护国公心中一沉,暗暗叹息,看来今日只能无功而返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