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道士与花妖(1 / 2)

加入书签

最后便是会试。

谢景行见苏瑾之锦心绣口,下笔千言,周身青色云气蒸腾,最后化作灵气漩涡,五彩霞光从天落下。

以文入道。

谢景行明了。

原来当日科举之时,苏瑾之直接以文入道,引得大道降临,所以他身具仙缘。

若是有同为以文入道的前辈指引,他说不得最后能够飞升成仙。

然而没有,苏瑾之才是这世间以文入道的第一人,从此文道已立,有文道天赋者人人都可以以文入道。

因无人指引,苏瑾之选择入朝为官,所以他身具官运。

这官运亦是亨通,所以苏瑾之年岁尚浅,便已官至三品。

这一次经历幻象,让谢景行看到了许多苏瑾之的往事,也让他对一些事有所明悟。

比如,顾行之确实与他一模一样,怪不得苏瑾之能认错。

这一模一样便是真的一模一样,双生子都有些微差别,他和顾行之竟分毫不差。

这就很有问题了。

然而刚刚那惊鸿一瞥,就让谢景行感知到,顾行之确实尚在人间,只是尚在人间,却不再是人。

那么,顾行之去了哪里?

谢景行没有思绪。

他如今能找寻的地方只有赵府,但赵府有个不知是妖是魔的先生,他不会贸然前去。

这样想着,他又想起那日挑衅苏瑾之的廖公子。

既然廖公子与苏瑾之是旧识,那么他也许知道什么。

这场科举考完之前,谢景行都没有再见到苏瑾之。

然后,他等到了那位廖公子。

那廖公子考完后竟还有精力约人吃饭。

他约的那人恰好是赵府公子。

果真好巧,谢景行跟了过去。

窥人阴私不是君子所为,然他既然已经做过一回,便再做第二回吧。

饭局上只有廖公子和赵公子两个人。

廖公子吃了饭,补充体力就开始说苏瑾之的事。

“这场科举的主考官居然是那姓苏的,我本以为他做个考官就了不得了,没想到陛下居然点他主考。”

廖公子十分激动。

赵公子倒是很淡定:“他毕竟是礼部侍郎,再升就是尚书了 ”

廖公子喷了:“那岂不是与我爹平起平坐,就因为他那张脸么?”

赵公子摇头:“苏瑾之是元贞二十九年的状元,不仅长得一副好样貌,诗文更是一绝,你不也听说过吗?

廖公子愤愤不平:“他苏瑾之是什么人,当初假清高,不肯与任何富绅结亲,便无人资助,凭他的家境,数九寒冬穿着单衣,住在破庙里读书。亏得我顾大哥心善,接济于他。本来是顺手为之,这人偏生搭上顾大哥不放。顾大哥是什么人?他是什么人?最后却被他中了状元,顾大哥只摘了个探花。”

“但在我朝,状元也要老老实实从撰修做起,这人竟然不知使了什么法,让他的文章在后宫流传,几位后妃都喜欢他做的诗,更是洋洋洒洒写了十篇赋讨好戚贵妃,使先皇大悦,点了他做翰林学士。后来戚家被抄,他竟没有被牵连,反而挣了从龙之功,做了礼部侍郎。一跃成了三品官,依然巧言只知媚上。”

“上回圣上禁了他足,足有一年之长。所有人都猜想他应当失了宠,结果圣上钦点他做这次的主考官。怎能不令人愤慨。那么好的顾大哥早就死了,他却活的好好的,反而享尽荣华富贵。他是怎么挣得从龙之功,难道不是因为出卖……”

赵公子立刻紧紧捂住他的嘴,说道:“隔墙有耳。”

少年也知道此时涉及当今圣上不能乱说,今天也是因为吃了酒一时不察说了,便有些后悔,不再折腾。

最后只说了一句:“要是这种人能当上尚书,真实老天不公。”

赵公子也跟着说:“尚书必是令尊那般一心为民的好官。”

廖公子满意了,便也跟着奉承了一句:“赵太师这样的三朝元老才是为官的典范啊。”

历经三朝,跟随□□起义,如今却还只是个太师,又怎值得称道。赵公子心里冷哼,面上却不表露分毫。

他随即说道:“当年顾公子何等风采,却不及苏瑾之献媚求官升的快做了先太子的舍人,没想到却被他苏瑾之逼死,此等恩将仇报之人却存活至今,如何不另人愤慨。”

当年廖顾两家交好,廖公子十分喜欢顾行之这个哥哥,后来却发生了那样的事,他真是恨不得杀了苏瑾之为顾行之报仇,却苦于苏瑾之如日中天,他根本没有办法下手。

本来刚被浇息的怒炎再起,却被人一捧冰浇灭,渣都不存。

来人是廖府的下人,语带惊慌,走路跌跌撞撞:“二少爷不好了,大少爷没了——”

廖二公子闻言脑中一片空白,他顾不得还有旁人,连爬带滚地赶回家中。

只剩赵府公子留在原地,悠闲地吃着饭菜。

谢景行看出,他脸上毫无意外的神色,仿佛这些都在他意料之中。

另一边。

御花园中花开正好,苏瑾之被领着往前,一路经过那些奇花异草,却无心观看,他的心里只念着一件事。

他到了一处亭子,亭子四周帘幕低垂,只隐约可以看见皇帝在与人下棋。

“陛下,苏侍郎来了。”

为他领路的大太监轻声向皇帝禀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