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9 章(2 / 2)
这小妮子,竟转手就把她卖了!
好吧,邵淑华也知道,出了事,朝霞郡主除了家里可以求助,也就是这个人了。从这一点上来说,她也怪不了朝霞郡主。
后来,邵淑华跟朝霞郡主说及此事,朝霞郡主奇怪地看了她一眼:“其实,叶哥哥已经帮你挡过好几次灾了。你的生意这么红火,要不是叶哥哥的人在那儿镇着,恐怕你早就遇到麻烦了。听说,太后名下一家胭脂铺的人也曾经来找过你呢!”
说起这件事,朝霞郡主就一阵恶心。那些人仗着是太后的人,竟打着向邵淑华白要方子的主意。若不是有叶靖泽派去的人在,哪怕邵淑华最终能够解决这件事,也指不定要受多少闲气呢。
听了朝霞郡主的话,邵淑华这才知道,想要安安生生的发展自己的事业,有多难。
原本没人来找茬,她还以为是旁人碍着她公主的身份,她到底是天真了些。
她这个公主身份,或许放在寻常百姓面前还有点儿震慑力,在皇亲国戚面前,到底有些不够看了。
朝霞郡主认真地对邵淑华说:“阿姐,我看叶哥哥是个重情之人,比朱尔铎强千百倍。你若离了朱家跟了他,倒也不失为一条出路。能让太后忌惮的人不多,他恰巧就是其中之一,跟他在一起,总能松快些。不过,你若是不喜欢他,也用不着因为他做的这些事而对他另眼相看。横竖是他自己偷偷摸摸帮的忙,又没人求着他!”
邵淑华被朝霞郡主这理所当然的霸道语气给逗笑了。
仔细想想,却也是这个理儿。
他愿意默默帮她,她感激他,但没有必要因此而觉得自己亏欠了他什么。他帮她多少,日后有机会,她还他就是了。
只是,在一个人默默奋斗了这么久之后,突然得知有个人其实一直在暗中帮着自己,那种心情,到底还是很微妙的。
近些日子,邵淑华又开始回承恩公府扮演孝顺媳妇了,几个妯娌没少对她冷嘲热讽,明褒暗贬,邵淑华一律装作听不见。她公公承恩公倒是出来做了回好人,安抚了邵淑华几句,又斥责了邵淑华的几个妯娌。邵淑华面儿上感激得不行,实则内心毫无波澜,只有呵呵哒。
承恩公府的人,除了驸马之外,个个都是善于演戏的,她实在没必要太较真,当个乐子看便是了。反正,这对于她而言,也只是一项没有意义又不得不去完成的工作。
在太后看来,邵淑华最近是真的收心了——至少面儿上如此。
邵淑华甚至还以“方便朱氏家族子弟进学”为由,令人搜罗了图书来,建了个藏书阁。
虽然这在太后看来毫无意义,但邵淑华至少意识到自己是朱氏家族的一份子,知道为家族做些事了,这总是好的。瞎折腾,总比胳膊肘朝外拐强。
对于大部分朱家子弟而言,邵淑华建的这个藏书阁可没多大用处。他们出身优渥,做官的机会向来比外面人多得多,又何须像寒门子弟一样,成天捧着个书不放?再者,就算要看书,朱家的藏书也够他们看的了。朱家身为世家,藏书本就丰富,孤本不知凡几,邵淑华临时搜罗来的那些书,在朱家的储藏面前,可不大够看。
朱家人的态度,邵淑华自然看得一清二楚,但邵淑华并没有停止搜罗书籍的行动。
藏书阁建成后,除了个别来“观光旅游”的朱家人之外,是没有朱家人真的来这里看书的,邵淑华也不气馁,直接对外宣布,此藏书阁免费对读书人开放。凡是想看出的,都可以来这儿看。书籍暂不外借,但藏书阁每日可提供一定量的纸笔,供读书人抄录,自个儿抄写的东西可以带回家。若是有人带了藏书阁没有的书过来,就奖励十两银子并一些纸笔,若是带了孤本的抄录本或是其他珍贵的书籍过来,则另外奖励些东西。
此举一出,不少读书人都开始赞扬邵淑华仁义慷慨。
邵淑华搜罗来的这些书,虽无法与世家历代的珍藏相比,但也很不错了。对于买不起书的寒门子弟来说,无疑是福音。
承恩公府的人知道这个消息后,很是不快,却也没法多说什么。因为邵淑华是因为朱氏子弟不去藏书阁看书,才允许外来者看书的——自个儿不去看,总不能占着藏书阁,不让别人去看吧?
这种情绪,来得快,去得也快,没多久就被承恩公府的人丢到脑后了——反正也不是什么大事。
至于太后,倒是隐隐嗅到了一丝不同寻常,但她现在忙着帮她闺女嘉和公主洗脱污名呢,哪儿还有心情去管这些芝麻绿豆大的事。也不知嘉和究竟得罪了谁,竟被人死咬着不放了,狼狈得不行。
睿亲王得知这件事后,对邵淑华颇为赞赏,与睿王妃说:“安和很懂得为自己造势啊。”
邵淑华最大的短板就是无权无势。权这一块,她是无能为力了,大夏公主不得参政是老祖宗留下的传统,势么,她却是可以造一下的。至少,她要太后下次动她的时候,有所顾忌,而不是想怎样就怎样。
作者有话要说: 要留爪爪哦,爱泥萌~(づ ̄3 ̄)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