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 32 章(2 / 2)

加入书签

“既然你愿意又何妨,但是不要让我看见他们二人的一封奏折,请安的也不行,否则从哪儿来回哪里去。”

朱翊钧补充道,他该有多想不通才提了王家屏,那就是个茅坑里的石头,又臭又硬。

第二日就下旨封王锡爵、王家屏、张位分别为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令他们尽快动身给太子讲学。

最后关头朱翊钧没有忘记被他坑过的王锡爵,头几年因他用计让王锡爵同意了三王并立,虽然在最后关头王锡爵反应过来辞官跑了,但名声也毁了大半,在世人眼中他也成了和太子对立的势力。

不忍心让自己侍讲临老还在坑里,朱翊钧良心了一把,索性将他也拉进了太子的詹事府中,还封了个最高的职位——太子少师。

朱常洛:……

他家父皇的画风原来那么清奇,果然不能以常人视之。

小老头张位成了太子少保,他是第一个跑到东宫的,拿着朱常洛抄写来的《熙朝纪政》反而是自己看着撒不开手了。

“妙,妙,太妙了。”张位拍着大腿赞道。

一面说他还同朱常洛分享他的所得,让后者受益匪浅,只是仍然深觉自己久困深宫见识浅薄,有些地方总是理解不到位。

“殿下能理解到这种程度就很好了,毕竟您没经过那些事,理解不透也是正常的,时日长了自然就清楚了。”张位安慰朱常洛。

朱常洛明白得很,书中有些内容恐怕他父皇也是不甚清楚的,毕竟他们父子儿子几乎都没离开过紫禁城。

必须出去游学,他心里想着。

不过他也知道若是他要出门游学,朝臣们可以当场撞死明志,千金之躯不坐垂堂,比起然他长见识,显然安全更为重要。

自从土木堡之变后,朝臣们对于皇上出宫犹为紧张,万一再来被掳走一个皇帝怎么办?

将想法压在心底,继续听张位授课。

一天下来,朱常洛觉得自己多少通透了一些。

“殿下可想好了庶子的人选?”张位突然问道。

“呃,还没有。”朱常洛如实回答,他也一直在考察,可是能力或者忠诚统一的还没找到。

“我推荐一人,福清叶向高,虽是闽人但学问和人品都是上佳。”张位捋须道。

朱常洛一下子就想起外祖父名单上似乎有叶向高的名字,遂说道,“既少保推荐了不妨试一试。”

张位对于朱常洛的从善如流十分满意,说,“据我了解他能谋善断,是个得用的。”

叶向高37岁,四方脸,唇边留着两缕胡须,眼睛极黑,朱常洛于他稍作交流就决定留他当左庶子了。当然,是兼职的,詹事府少有人全职,多数都是兼职。毕竟国家级别的精英单单教导一名太子也过于浪费了些。

本着一人多职,不浪费人才的原则,明朝对官员的苛刻程度可谓是历史之最,甚至一年只放三天假。

《熙朝纪政》讲了一卷,王家屏和王锡爵同时到了。他们一个在山阴,一个在苏州府,按理说来山阴要近些,可是王家屏年龄摆在这了,陆路走的要慢些。反倒是苏州水路上来还便利些。

王家屏一听闻让他教导太子二话不说就来了,王锡爵则是想到皇上是让他和太子打好关系抹去三王并立之事,也立刻带着妻女儿孙启程了。

“一段时日不见殿下看着更为威武了。”王锡爵一见面就说道,朱常洛身姿挺拔如松,目光炯炯有神,比之从前强了太多。

“王阁老过奖了。”朱常洛笑着说道。

王锡爵笑眯眯地,“这里有两个前任王阁老,可不好称呼的。”

朱常洛想了想说,“不若我叫您少师可好?”

王锡爵继续笑着,指着王家屏说,“当然是极好的,世人都知道王阁老送女儿只此一回,我可不敢抢了他的称呼。”

王家屏闻言也是笑道,“哎,都传那么远了,儿女都是债哟。”

他叹声道,朱常洛不明所以,有人给他解释开了,原来王家屏女儿一次回来看他时对他说,“你总不送我回去,我公婆都觉得你嫌弃他们才不愿登门的。”王家屏觉得女儿说的十分有理,就亲自送女儿回婆家。结果后来又收到了女儿信抱怨说为了招待那些来看阁老的乡民,她公婆花掉了全年收入的一大半。

朱常洛听后莞尔一笑。

在三位阁老的帮助下,詹事府终于建起来了,正三品詹事李廷机,正四品少詹事两名,分别是朱国祚、杨道宾,正五品左庶子叶向高等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