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06 章(2 / 2)
“他还真长了一颗玻璃心,伤不起。”望着笔帖式的背影云劭轻声说。
老分不清人的毛病在天津卫职场是个大问题,在苏禄就没问题了。别看笔帖式只是个不入流的官吏却是一榜举人。在苏禄算是高学历,绝对受重用,不过笔帖式一点都不觉得自己受到重用,只有到苏禄的委屈。
“热,太热了。”
笔帖式的俸禄买不起上等的纱衣,恨不得泡到水缸里办公。
云劭如愿进入了治安队训练起来比他还要热,都是一群女人也没什么男女大防,最后大家索性都穿起了短袖上衫。
饶是如此,一天训练下来也和死狗差不多了。
“热,太热了。”发出了和笔帖式同样的声音后继续下面的训练,女兵可不是那么好当的。
笔帖式一心想回大陆,有些人却在琢磨如何能见自己的封地变到苏禄去。打这个主意的头一个就是潞王,作为皇上的同胞弟弟潞王的日子也不是那么好过,搁谁被皇上死盯着都难受。
潞王自幼被李太后宠惯了,心里憋屈地厉害可谁让他只是一个没有实权的藩王,再委屈也只能憋着。然而他自幼向往自由,被居在一地哪里也去不了实在太难熬,他甚至连和王妃生孩子的精神都打不起来。
新洲和鹿鹿岛是太子妃的嫁妆,朝鲜里京城太近,也不要想。苏禄新打下来,还远离大陆,到了那里他就自由多了。他现在不求别的,就图自由,能四处跑一跑逛一逛是他难得的心愿了。
他都想好了,如果苏禄呆够了就上书皇上要求换个封地,哪怕穷乡僻壤也使得,反正他是不想一直呆在一座城里了。
立刻给皇上去信一封想要更改封地。
另一个打苏禄主意的则是三皇子朱常洵了,皇上爱子倒没有别的苦衷,纯粹是因为听说苏禄有大金矿。一心钻到钱眼里的他能放过苏禄?
他也不贪心,把大金矿划拨给他就行了,以后就靠着开采金子他就能躺着数钱了。哪里会像现在这么累,好容易的做出些能骗骗眼睛不好和瞎子的纸币来太子那边纸币上右下角立刻多出了几个微微凸出黑点,叫什么盲文点。
瞎子一摸就知道多少钱,弄得他现在连瞎子都骗不了了,之前大量印出的假币只能堆在仓库里发霉。
他算是看明白了,只要太子在一天他在本土就混不下去。还不如去苏禄靠着大金矿舒舒服服过上一辈子,也能多给子孙留些钱财。
爱子和弟弟待遇自然不一样,潞王很轻松出局,朱常洵再次写信给父皇要求一定要帮他挑选苏禄最大的金矿后开始了准备工作。
去苏禄是朱常洵生命中的大事,他必须做好万全的准备,凡事怕认真二字。一旦认真起来皇三子也不由让人刮目相看,不但样样准备齐全,连护卫队的忠诚度他都考虑到了。
如何能让护卫队百分百忠诚?
朱常洵苦思了几日也没有结果,掌事太监刘公公见主子愁眉苦脸遂说了个奇闻,“听说唐努乌梁海蒙古信使带来了十来个穿蒙古袍的大鼻子。”
朱常洵还有些少年心性,立刻来了兴致前去看西洋景,他可不像太子常年在外跑什么人都见过。他前十八年长在深宫,就藩之后更是只能在洛阳里猫着,论见识还真算是土老帽。
“快带本王去看看。”朱常洵兴奋,“对了,去问下王妃要不要看看大鼻子。”
新迎娶的小妻子他还是很喜欢的,有钱又活泼,叽叽喳喳的在他耳边说上一天他都不烦。
不过小星对大鼻子不感兴趣,在苏禄见得多了去了一点都稀罕。
即使没有小妻子陪伴,朱常洵仍然兴致勃勃到驿站看新鲜去了。
一行来的有十来个头发眼眸各色的大鼻子,此外就是送他们来的蒙古人,这些蒙古人也有趣听说大鼻子是俄罗斯沙皇派到大明的立刻自告奋勇当特使。于是朱常洵和大鼻子们的沟通方式变成了大鼻子说蒙语,蒙古使节再翻译成汉语,倒是有趣味。
朱常洵觉得有些奇怪,什么时候蒙语变成了通用语言了。没等他问,就有人悄悄告诉他原因了。
“大鼻子的国家几十年前还叫金帐汗国,是大元的一个藩属国,蒙语是国语。”
朱常洵了然地点了点头,如此他们说蒙语穿蒙古长袍就不奇怪了。
大鼻子们其实是哥萨克,领头人叫皮特林,他还是听那些鞑靼人说起遥远的东方有一个盛产金苹果的国家。每当他们提起这个国度就满怀荣耀,甚至有的部落还有明朝皇帝赐予的玉印。
在鞑靼人眼里似乎遥远的大明才是圣经中写的流有奶和蜜的地方。
这让皮特林大感兴趣,他立刻看到了其中的商机,在一个公爵的资助下前来收集情报。
“去看看那里是不是真的那么富饶,是不是到处都是粮食。”走前公爵意味深长地说,皮特林心领神会。
俄罗斯才推翻金帐汗国几十年,雷帝伊凡是个十分有手段的君王将金帐汗国的残存势力逼退到敖德萨一带,隔断他们同东方的联系。但是再强悍的帝王也比不过自然的力量和历史的惯性,雷帝恼怒之下杀死了醇厚善良的皇太子,二皇子死后连个亲近些的继承人都没有。
俄罗斯的贵族开始反扑,为了沙皇至高无上的权利争斗不休。屋漏偏逢连夜雨,接着俄罗斯连续三年大饥荒让贵族们的统治变得不那么牢靠。鞑靼人在俄罗斯长达240年的统治遗留下的影响开始挥发生效,饥饿的人不去教堂虔诚的祈祷反而责怪贵族的统治,实在难以让人理解。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