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苟延残喘(1 / 1)

加入书签

四处都是人们恐惧的尖叫声,不时还伴有倒塌的轰隆声,各种动物也不安的吼叫着,或者颤栗的蜷缩在一角。

整个世界都在剧烈的颤抖着,此次灾难过后,必将是地球的又一次大洗牌。地震海啸倒班一般的交替出现,不稳定的火山也在种种外界刺激之下尽情的释放着。黑暗已经降临,虽然太阳依旧在运转着,但是阳光已经难以照到昔日的大地之上。

地下避难所虽然修建的很坚固,但是依旧有部分在持续的地震中,变成一座座的坟墓,所有的避难者和物资都被活活埋在了废墟之中。几乎不存在没有损坏的避难所,只是受损程度不同而已。

很久之后整个世界才慢慢的趋于平静,偶有地震,也很微小不足以造成太大的损害。

“抓紧检修生态系统,这是当前的重中之重,所有的技术人员优先对生态系统的情况作出评估。其他的人赶紧去清理其他的区域,重点是医疗区域。”

每个避难所的负责人都在第一时间发出近乎相同的命令。

因为生态系统是整个避难所长久运行的前提,可呼吸的空气,可引用的水资源,仿生的照明系统,等等,直接关乎避难所的命运。因为谁也不知道要在避难所里生活多久,储备的资源终究是有用尽的时候,要可以长久的生存下去,所依赖的必然还是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系统,也就是在封闭的空间内,可以长期的自给自足,才能怀揣希望,来等待下一个人类的新纪元。

受损较轻的避难所,仅仅是上层空间存在一些坍塌,能够清理出来的尽量清理,清理不出来的也只能放弃转而求其次进行加固措施,基本很快就一切恢复正常,整个避难所平稳的运行起来,联络员还在不停的联系着其他避难所。

而受损严重的避难所,基本已经瘫痪,幸存的人员也在竭力的联系的外部,看看最近的避难所是否还可以正常运转,以投奔新的避难所。但是能够在恶劣环境下运行的飞行器毕竟有限,也只能一批一批的进行转移,而外面的环境对飞行器的损害十分严重,一些不重要的人员,必然会被遗弃,成为牺牲者,而选择的标准很简单,对避难所的重要度。所以越靠前被转移的人,价值就越高,比如领导者和科学家们。就想之前灾难来临对人们的消息封锁一样,处于上层避难所的人们,也被消息封锁了,他们肯本不知道飞行器的存在,有的人直到被飞行器运走的那一刻,才知道飞行器的存在。

剩下的人们,依旧在忙碌着清理,为了生存下去而拼命的竭尽所能的去搬运去修理。直到他们艰难的走到最下层,才发现已经人去楼空,除了歇斯里地的咒骂,别无他法。

但是在灾难面前,生存下去才是第一位的,接受被抛弃的现实后,剩下人的只好开始更加卖力的自救。

整个避难所一共有九层深入地下,越是下层,空间越小,也意味着这层的人越重要。整个避难所看起来就像是深埋土里的倒金字塔一般,最上面的三层,主要功能是生产必要的生存资源,比如粮食,家畜等等,都装有仿太阳的灯,来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而中间三层,可以称为功能区,主要负责必需品的生产、一些娱乐设施,还有医疗区域等等。而最后三层,则是整个避难所的核心区域,包括了领导层,科研层。但是在第四层和第七层,则是部署有一定数量的军队,来预防暴动等突发事件,毕竟长期在封闭的空间中,人的心理是很容易出现问题的,没有谁能保证不出事的。

每一层都有独立的储备仓库,来保证避难所可以正常运转前的日常开销,足可以提供整个避难所3年内的基本需要。

大部分避难所在几个月之后就开始了正常的运转,彼此之间也都通过卫星联系了起来。避难所不在是孤零零的存在,而是钩织成了一张巨大的网,这让很多人都松了一口气,毕竟人最恐惧的是孤独,知道还有其他的避难所,内心对未来的希望也逐渐大了起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