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2 / 2)
“舅舅,舅妈,您们今天来,是不是有什么事儿呀?”说完,又担心这两人怕麻烦她和沈慧,忙开口道:“舅舅,舅妈,咱们可都是一家人,当初我妈妈和爸爸离婚的时候,我奶奶都上门找麻烦了,可是您们一直站在我们身前护着我们,所以啊,恩情什么的,我和妈妈就不说了,可如果您们有什么事儿,我和妈妈能帮上的,一定会帮的。”
罗翠芬闻言,看着沈平。
沈平低着头,盯着地在看。
堂屋的地上是铺的瓷砖,和农村不一样。
农村家里条件好的,屋子里都是用水泥铺的,那些家里条件不怎么样的,至今还都是泥巴路。
是的,说出来城里人可能不相信。
就是如今,不论是余家的双桥大队还是沈家的沈家村,还有好些人家住的泥砖房,屋顶都不是用砖瓦铺的。
平时下个小雨什么的还好,可到了夏天碰上雷雨天,那真的就是屋外下大雨,屋里下小雨。
沈家因着两口子勤快,沈平平时也闲不下来,过年的时候去给人杀猪,有时候直接在杀猪场帮忙。就是现在天太热,他忙完家里田里的活儿,有时候还要出去找些零散的瓦匠活儿,就为了多赚些钱。这才让他们两口子手里稍微攒了些前,去年才终于盖了家里的新的房子,说是新房子,也只是从泥砖房换成了砖房,但要说多好,也只是不至于家里漏雨了。
这么久了,两个孩子要读书,家里至今没有添过什么东西,房子里仍旧空荡荡的,除了必备的床,自己做的衣柜,吃饭的桌椅,别的家具可就没有了。
良久,罗翠芬见沈平不说话,便开口道:“好好......”
她刚开了口,沈平抬手拦了下来。
“沈平,你......”
沈平回头看她一眼,在对方的眼神下,罗翠芬到底还是没再多说什么,转过头,深深的吸了口气,才回头。
对上余静好担忧的视线,竟还对她安抚的笑了笑。
这下子,余静好心里越发不好了,难道舅舅家出了什么大事?她舅妈这人,心性豁达,可是不会有这样的时候。
难道说?
她心里咯噔了一下,难道是舅舅得了绝症?
可是,不会啊?
她记得在她回来之前,她舅舅可还是活着的呀?
不过——余静好蹙了蹙眉。
那会儿她和舅舅其实联系的也不多,保不齐舅舅真的生病了,只是没告诉她罢了。
想到此——
“舅舅,舅妈,您们别吓啊?这家里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儿呀?”余静好急迫道。
沈平见余静好急了,终于是开口了。
“好好,我——”刚开了口,沈平不知道接下来的话该怎么继续说了。
这事儿说来,也不是什么大事。
从小年那天见过了“甄味”的收入,沈平和罗翠芬心里没有点想法,那是不可能的。
这都半年过去了,开春,家里耕田,插秧,这眼见着地里的麦子就要收了,可看着这金灿灿的谷子,曾经为之而欣喜的开心之情,在此刻,却是荡然不存的。
这一季的谷子收割了,打出来,再拖去卖掉,能换来多少钱?
一万?两万?
换掉了在厂部赊购的肥料钱,落在手里的还剩多少?
可这些却是他们耗费了半年才赚来的钱,尤其开春下秧之前,田里要放水,夜里还得派人盯着,以免水太多,导致后面下秧淹了秧苗。
就这两天就要收割了,这天气倒是一天比一天热,到时候他们还得顶着烈日,在半人高的麦子里穿着长袖长裤带着草帽,穿梭而过。
再有一年,两个孩子就要上大学了。这年头,大学毕业包分配,可是,却已经没有补贴,学费生活费,两个孩子,压力着实不小。
思来想去,好一段时间了,沈平晚上躺在床上,就跟烙馅饼似的,翻来覆去的睡不着。
前两日,他实在忍不住把自己心里的想法告诉了罗翠芬,谁知,罗翠芬自小年夜那日起,心里就有了想法。只是见自家男人好像没想法的样子,倒是没提起过。
现在,自家男人都有了想法,罗翠芬本就是有些急性子的人,这不,家里的事儿安排好了,就等着过两日家里割稻谷了,才来了城里,想着找沈慧和外甥女讨个主意。
准确的说,应该是找余静好讨主意。
沈慧跟他们说过,从摆摊到开店,一直都是余静好在拿主意。那会儿她还说,如果不是余静好在前面拽着她走,她都不知道自己现在是什么样子。
大半辈子都是跟田地打交道的人,沈平做过“最出格”的事儿,大概就是打零工的了,可这跟做生意又是不一样的。
所以,他们需要有人给自己出主意。可沈平到底是男人,这跟自己外甥女讨主意,说实话,这面子上着实有些过不去,不是说大男子主义,舍不下脸面跟自己外甥女讨主意,只是单纯的,觉得臊得慌。
这都大半辈子了,竟还不如个孩子。
自家男人什么性子,罗翠芬清楚,这会儿也顾不上他那点子不好啥意思了,这都来城里了,如果还不问,等再回了沈家村,怕是一辈子就这样了。
她是不在乎种一辈子地,可见过了繁华,她也想再努努力,给自己的孩子挣下些什么。
沈清泉和沈清颜是懂事的孩子,从来不要求什么。有肉吃肉,有素吃素。有新衣裳就穿,没有,穿旧衣服一样开心快乐。可就是因为自家的孩子太懂事,她反而更想多给孩子些东西。
罗翠芬不顾沈平的示意,把他们的来意说了一遍。
余静好一颗吊着的心,瞬间落了地。
还好——
她失笑道:“舅舅,舅妈,您们刚才那样,可吓死我了。我还以为家里出了什么大事呐。就这么点事儿,等明天哥哥姐姐回家,您们跟他们说一声,到时候我直接回家跟您说呀,这么热的天,哪至于跑这么一趟啊!”
罗翠芬没觉得有什么,直接道:“这话说的,咱有事请教,那就得拿出态度来,这和亲不亲戚的有啥关系。”
说实话,罗翠芬这话说的余静好心里很是舒坦。
可不是嘛,再亲的亲人,该有的分寸还是要有。你对我,我领你情,有什么能帮的,那绝对没二话。可如果,你把我对你的好,当成理所当然,那么,再深的情分,都有耗尽的一天。
所以,这人与人间,无论什么时候,都得保持一个合适的尺度。
在余静好看来,说句市侩的话,这其实和借钱有着异曲同工之处,有借有还,再借不难。
余静好笑了笑,倒是没再客气什么,转头问:“那舅舅,舅妈,您们有什么想法?是打算把家里的田租出去来城里做生意,还是怎么样?”
沈平和罗翠芬对视了一眼,沈平开口道:“这个问题我也想了很多遍,说实话,真把家里的田租出去,而我又指挥杀猪,做瓦活儿和种地,来了城里,真不知道可以做什么。”说着顿了顿,似是有些为难,可都已经开了口,话总是要说完,随即道:“好好,舅舅也知道这话有些为难了,可我想来想去,最好还是在乡下,看能不能做些什么,可以多些收入。”
说着赫然一笑,“说实话,还是跟土地打交道,让我心里踏实。”
罗翠芬对余静好一笑,一贯的爽朗,“可不是嘛,乡下人就是这样,手里有地,心里不慌。”
余静好倒是对他们这种心态了然。就像她和妈妈刚来城里那会儿,一直到开了店,她妈妈心里才渐渐的踏实了下来。
一开始摆摊,生意好的时候,一天四五百都赚过,可即使这样,沈慧心里仍然慌。
毕竟没有固定的摊位,碰上打雷下雨天气不好的时候,是根本没办法出摊的。而且当时还有另一个摊位,因着和工地上管事儿的人有关系的原因,她们随时得面临离开这里摆摊的命运。这样赚钱,说实话,的确是让人没有安全感的。
过了好一会儿,余静好突然露出笑容来,“舅舅,舅妈,我想到了。”
沈平和罗翠芬连口问:“做什么?”
于他们而言,乡下除了水田用来种稻子,种油菜,有棉花,着实想不到还可以做些什么来。
“有两个想法,我说出来,把利弊分析给您们听听,您们自己决定。”余静好说。
沈平和罗翠芬忙点头。
余静好这才开口:“第一个,开养殖场。”
“养殖场?”
余静好点点头,“可以养鸡鸭,也可以养猪。如果开养殖场,一个是投资会多一些,还有一个就是会面临瘟疫。”
在乡下,家家户户都养这些,所以,瘟疫他们是知道的。一般来说,只要一个圈里,一只感染了,其他的基本上就活不了了。
沈平想了想,“养猪我可以联系猪肉贩子,毕竟我在杀猪场也干了这么多年的活儿了,里面的一些门道我清楚。可是鸡鸭呢?”
虽说现在条件好了,可真的每天买鸡鸭吃的,也还不是那么多。
余静好想到前段时间,沈慧带回来的鸭头,下意识的咽了咽口水,那鲜香麻辣的滋味,简直是想忘都忘不了,吃一次上头一次。
“舅舅,舅妈,这个我先给您们报个密,一会儿我带您们去一趟菜市场,您们就知道了。”余静好眨了眨眼睛。
沈平和罗翠芬只觉得眼前的人怎么看怎么娇俏,“行,这个就暂且保密。那除了养殖场,还可以做什么?”
“果园。”
“果园?”
“是的。大棚,您们应该都知道吧?”余静好问。
两人点头。
这个必须知道呀。
下秧之前,他们要先用留种的谷子,在大棚里种上,长出了看着像韭菜一样的苗子,再种到水田里去。
余静好说:“咱们Z市最普遍的水果就是橘子,樱桃和西瓜了,但其实别的水果也能种,枣树,柿子树,桃子树,石榴树,葡萄树,甚至连咱们山上的板栗也可以在家里种的。”
Z市地属平原,大部分水果都是能种的,只是,这年头尚且能解决温饱,家里多一分地都恨不得多种一分的粮食,没有谁会分出多的地,多花心思去伺候果树。
别的不说,就是石榴树和桃树,如果不精心伺候着,长出来的果子看着是好看,可真的不能下嘴。吃在嘴里酸就不说了,关键还涩。
可问题是,Z市这里夏天确实不缺水果吃,可到了冬天,除了秋天的橘子能留到冬天吃,其他的水果都是靠买的。关键是,即使是买,这年头,也就只有陕西运过来的苹果,别的水果,真的是少见。
“可,这些和大棚有什么关系?”罗翠芬下意识的问。
刚刚余静好说的都是大果树,根本用不上大棚的!
“接下来才是我说的重点,也就是大棚种植水果。”余静好说:“比如草莓这种精细的小东西,它是夏季的时令水果,可是,到了夏天,这么热的天,大家宁愿抱着西瓜吃,也不会去吃草莓这东西的。”
“所以——”
“咱们种大棚草莓。”
“大棚草莓?”
沈平和罗翠芬不解。
余静好解释道:“咱们这里到了冬天,基本上是吃不上水果的,也就是咱们这里橘子多,便宜。就是苹果,您们看看,就咱们沈家村,也没几家会一下子买个半袋子的放在家里。”
沈平和罗翠芬听了,不由的深思了起来。
随即,余静好继续道:“舅舅,舅妈,咱们种草莓,分成两种经营模式。”
“两种?”
两人还没想不明白大冬天的种草莓是不是能卖出去,毕竟这东西娇嫩,即使摘都不敢用力,生怕碰坏了。这转头,自家外甥女竟然说有两种经营模式。
两人心里惊呆了。
余静好点点头,“一种,咱们批发给水果贩子,另一种,让顾客亲自采摘。”
第一种批发给水果贩子,这个两人能理解。其实和买谷子没什么区别,可第二种,让顾客亲自采摘?
还有这种卖法吗?都让人家自己摘了,还有钱赚?
这次,不等两人问,余静好便解释道:“第一种您们应该能明白,第二种呢,就是针对的城里人。咱们农村人没这个闲心,可土生土长的城里人却是感兴趣的。”顿了顿,“说出来您可能不信,就有一回,有对父母来咱们家店里吃饭,那对夫妻在教自己家的小孩子认蔬菜,孩子的妈妈问小孩子,土豆是长在哪里的?您们知道那孩子怎么答的?”
“这听名字就知道是土里长的呀!”罗翠芬理所当然的说。
余静好却摇摇头,“那孩子说是树上长的。”
“什么?”罗翠芬难以置信。
余静好重重的点点头,“就是这样。”
她知道,就在即将进入千禧年的时候,离沈家村不远的皇城会被重新规划,是政|府重点打造项目。
Z市有个长寿镇,现在不显,可二十年后,人口普查发现,这个镇的人口寿命格外高于其他城镇县市,大部分老年人年龄都能过百岁。
因着这个,Z市开始宣传长寿镇为长寿之乡,讲述这里老人长寿的原因,甚至还上了央视。
一时间,来这里旅游的人越发多了起来。再加上Z市毕竟曾经出过一任皇帝,而皇城正是这任皇帝的陵墓,名气一下子就上来了。
旅游的人络绎不绝,政|府见此,趁热打铁,直接耗巨资办了一场长寿之乡的文化旅游节。为此,还请来了很多一线的明星造势。
而沈家村,就在距皇城步行不到一个小时的地方。在此时看来好像很远的样子,可等皇城的项目正式启动后,皇城的正门处会重新修一条很长的林荫道路,等这条路修好之后,从这条路的路口开始,就已经算是皇城的地界了。到那个时候,再从沈家村去皇城,步行也不过二十来分钟。
所以,余静好真正的目的是让沈平做农家乐。只是,这些都是未来发生的,她没办法此时把这个理由说出来。
“舅舅,舅妈,种大棚草莓,再种时令水果,做成一个果园,再修建一排房子,不用修多好,完全按照咱们乡下的式样,最好是修成泥砖房的样子。咱们沈家村离着市里说近不近,说远也不远,骑自行车来回是肯定不行的,只能坐车。您们想想,一早上这些人来咱们果园摘了水果,总不能大中午的饿着肚子回去吧?那咱们刚好有个地方,可供这些人休息,还有饭菜供应,是不是很好?”余静好一口气说完。
这番话,彻底让沈平和罗翠芬震惊了。
这可真是一环扣一环啊!
一时间,堂屋里静悄悄的,只有这午后不甘寂寞的蝉在不断的发生不停歇的声响。
余静好看着院子里的小花坛里的夜来香的绿色枝芽,说是枝芽有些过,更像是藤蔓一样。
绿叶树藤之间已经开了许多的玫红色的花朵,有些已经成熟了,每颗深绿色的绿叶间沉睡着黑色的珍珠,再等两天,这些黑色的珍珠会落到地上,风吹日晒雨淋的,不知不觉间,黑珍珠会被泥土掩埋,再过一段时间,就会继续生根发芽,长出更加鲜嫩的枝蔓出来。
瞧,夜来香就是如此泼辣的花。
它对生长环境没有要求,不论你是泥土,还是沙尘,落下去,它就能生长出来,不仅长的旺盛,开出的花朵虽说不惊艳,却足够吸引人眼光。
难道,我们有手有脚有脑子的大活人,还比不上这么一株藤蔓了?
※※※※※※※※※※※※※※※※※※※※
对了,解释一下文里说的关于土豆长树上的段子,完全属实的
我奶奶家在乡下,我很小的时候都是在农村待的
住我们家前门的奶奶家娶媳妇,那会儿我还小,而且我们村里的菜田都是集中一块儿种的
有天我和奶奶一起去菜园子玩,就听到那个阿姨很惊讶的说,我一直以为土豆长树上的
至今记忆犹新啊
为啥呢?
因为这个阿姨曾经还对着我们村里的麦子说过,天呐,你们这里种这么多韭菜吃的完吗?
小小年纪的我,真的被惊呆了
日常留言发红包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