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二百九十三章 幸运的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2 / 2)

加入书签

“对了,和你说下调查结果的事。”

陆初走到窗前,被阳光刺的眯了下眼,将窗帘拉上半边挡住刺目的阳光,“很遗憾,我什么都没查到。”

阮绵暂时将阮恬的事抛到一边,问,“怎么会没有查到,曾经的工作人员一个都不在了吗?”

“是啊,你说多奇怪。”陆初在飘窗上坐下,随手拿了个抱枕塞到腰后,“我和莫董过去才知道,原来疗东县那么小那么破!”

“据说原来还挺富裕的,后来政府什么的挪走就落败了,那个疗养院也荒废了,里面只有个看房子的老头儿,我和莫董几经打听,才找到县里一个老住户,问到了一点关于疗养院的线索。”

阮绵在飘窗另一边坐下,听着他说。

陆初继续道,“那个老头都快七十了,听他说疗养院是在三年前解散的,之前也就是苦苦支撑,病人越来越少,没有收入来源,院长一直在裁员,被裁的员工没有地方工作,年轻一些的都离开县里了,只有年老的留下来,他就是原来看门的。”

“他在那干了十年,之前的事不太了解,不过听他说,疗养院人最多的时候,有十几个员工,我问他关于杀人或者伤人送进去的病人,他说有很多……”

陆初说到这儿叹了口气,语气隐隐有些同情,“里面的病人,很多都是因为伤人才被家人放弃,送到里面后,家人通常都不会去看病人,只负责拿钱,甚至有很多没良心的人,过了一段时间后干脆销声匿迹,钱也不拿,人也不露面……”

“因为这样,疗养院里面虐待病人,残暴的事情挺多的。”

阮棉听到着,心里也觉得很难受。

疗养院的病人本身生活艰难,郑嘉一微博上却字字都是指责,引得下面一堆评论都在调侃精神有问题的患者。

试问谁又想变成那样呢?

阮绵想,如果换成是自己,她也不想被家人抛弃,被社会岐视,她也想病赶快好起来。

她曾经看过一本心理学的书,上面写精神上有问题的病人,百分之九十都不是先天,后天影响最重的是童年。

幸运的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

这句话阮绵至今记得很清楚。

如果不是遭遇重大打击,好好一个人怎么会出现精神问题?

如果是因为可怕的遭遇,那众人该给予最起码的同情心,而不是嘲笑调侃,这是最基本的道德。

“按照郑嘉一说的时间,至少得十五六年前,那时候的员工有谁都没人知道,档案什么的也都找不到了,正常方法是真的查不出什么。”陆初做了最后总结。

阮绵捕捉到他话里一丝漏洞,问,“还有不正常的方法?”

“那就要问问郑嘉一和阮轩琪了。”陆初摊了摊手,有些啼笑皆非,“他们既然说的有鼻子有眼,还找了证人,我觉得无中生有不太可能,应该是套用了以前某个病人的身世和档案,可惜现在阮轩琪死了,你觉得郑嘉一会不会告诉你他们怎么查到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