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4章 蛮牛部(1 / 2)
执掌朝廷权柄后,董卓的强忍寡义,暴虐不仁越发明显。
为大肆敛财,董卓下令毁坏市场交流流通的五铢钱,再加上洛阳及长安两地的铜人等各种铜制品,用来铸造小钱。这种小钱制作非常粗糙,甚至没有轮廓和文字,百姓都不愿意使用,最终导致市场紊乱,物价飞涨。此外,董卓还让司隶校尉刘嚣抓捕“为子不孝,为臣不忠,为吏不清,为弟不顺”之人,统统以死刑加没收全部财产的方式惩办,其实主要是冲着对方家产去的,结果引发大量的冤案。
董卓性情残暴随意杀人,到长安后变本加厉,部下将领言语稍有差错,就被当场处死,董卓又以叛逆的罪名诛杀了一些关中旧族。
不仅将领、世族随时可能人头落地,朝廷重臣也不安全。
太史令望气,汇报说不久会有大臣被诛杀。董卓担心预言应验在自己身上,想起卫尉张温曾与自己不和,便指使他人诬陷张温与袁术勾结,曾经位至三公、且平叛时做过董卓上官的张温,被抓到长安集市上活活鞭死。
董卓残杀无度,治下人人自危。
以何颙、郑泰等人为首的幕僚对董卓不满,采荀攸之计,由董卓亲近的越骑校尉伍孚担任刺客,试图刺杀董卓。但董卓是战场上杀出来的猛将,不仅天生神力,临机应变的本能并不差,避开伍孚突然刺出的佩刀,伍孚被卫士擒住,大骂而死。董卓随后派人查办伍孚同党,何颙、荀攸入狱,郑泰、华歆等人逃亡投奔袁术。
伍孚的死并未让朝臣放弃诛杀国贼董卓的想法。
司徒王允与司隶校尉黄琬、仆射士孙瑞、尚书杨瓒等密谋除掉董卓。
董卓知道自己待人寡恩无礼,害怕遭到暗害,无论去什么地方,都常常让吕布做自己的随从侍卫,对他十分宠信,发誓说情同父子。
董卓性情刚愎,曾为了一件小事拔出手戟掷向吕布,被击中会出人命,幸亏吕布身手好,避过手戟并赶紧道歉,才平息了董太师怒不值,轻描淡写间就提振了士气。
不过首领乙还是有些担心,道:“龙领军不足惧,就怕他们那真有龙……”
首领丙嗤笑道:“哪来那么多废话?都到这里了,你还担心他们有龙?”
首领乙面色一滞。
为什么参加这次行动?
武帅是匈奴人,其率领的蛮牛部是哲罕部没落前崛起的另一个大部落,与哲罕部激烈竞争。武帅盯上龙领,多多少少有一些为匈奴人正名的味道,匈奴在河套的势力本就不及羌人和鲜卑,前段时间哲罕部又彻底沦为笑柄,作为中南部最大的匈奴部落,蛮牛部有责任做点事情挽回族群荣誉。
武帅是行动的发起者,另外三个部落应邀而来。
而另外三个部落加入的原因,无关乎羌胡荣誉,只关乎利益!
各部落纷纷南下劫掠汉人据点,然而僧多粥少,动手早的部落还能够捏软柿子,落后的部落却只能进攻防卫严密的城市,或者与关中部队交锋,想要得偿所愿,不知会付出多少代价。
武帅邀请的三个部落,很不幸动手比别的部落慢。
换做以往,遇到荒年还可以攻打别的部落。
可今年不同。
龙领连续两次出击,强大的哲罕部被打得解体,余众被别的部落收编,创下数十年来汉人对羌胡最惊人的战果。羌胡各部都颜面无光,纷纷叫嚣要教训龙领,但又担心传说中的神龙,没有人愿意当炮灰试探龙是否存在,遂机智地将目标对准全体汉人,大举南下。
其实谁都明白那是在自欺欺人,可没有人愿意说破。
一边是部落勇士被神龙杀死,一边是掳掠汉人据点养活族人,哪一边更容易更安全,只要不是傻子都能做出正确决定。
可这样一来,借机抢掠其他部落的路便没有了。
各部都在为羌胡“荣誉”而战,谁敢趁后方空虚兴风作浪,将成为所有部落的敌人,无论多强大的部落都不可能扛住众多部落围攻。于是那些动手晚的部落,即使再不情愿,也只剩下南下跟汉人死磕这一条路。
武帅邀请他们打龙领,给了他们另一个选择。
大家都不愿意碰龙领,主要是忌惮龙的传说。
武帅却告诉他们,龙领有龙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龙的传说仅有一例,亲历者寥寥两百余人,时值夜晚,那两百人根本没看清发生了什么,很多描述都是脑补和臆测,龙是否真实存在有待商榷。另外就是龙领对哲罕部的两次交手,出动的是骑兵而非所谓的神龙,都知道龙领骑兵的整体素质不及羌胡勇士,如果真有神龙护估,有什么理由宁愿冒着让骑兵战损的风险奔袭?用神龙岂不是更快更有效?
这番说辞难以打消大家的疑惑,但武帅承诺,蛮牛部负责第一波进攻,显得诚意十足。武师还告诉大家,龙领此前劫掠了多个羌胡部落,镇内的牲畜和战利品多不胜数,只要攻破龙领,愿与大家均分镇内所得。
如此优厚的条件,不由得大家不心动。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明知道有一定风险,三个部落还是跟了过来。
首领乙略显优柔寡断,到这里还担心龙领有龙,引起其他人强烈不满。你丫又不是后来才知道有这风险,不敢冒险当初就不应该加入,既然加入,走到离龙领不到百里的地方还提这茬,到底是什么意思?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