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二十六章:李公子魂系美人(1 / 1)

加入书签

上一章说到,红娘子、杨爱他们在清安寺做粥饭赈济灾民。

杨爱对红娘子说:“这么多灾民,一天得多少粮食啊!寺里的粮食、油、肉虽然很多,但也撑不了几天哪!不如我和山上的兄弟姐妹们回到新高山,每天在山上弄些野菜、野果,捕些鱼、猎获些野兽来。岂不更好!”

红娘子想,这到是一个好主意。于是大家分头行动。杨爱一伙到山上采集捕猎,红娘子他们在寺里煮粥饭赈济灾民。

杨爱他们刚刚离开清安寺,寺外便来了一伙人。这伙人一共八个,看这伙人的穿戴,比当地的平民百姓穿的整齐。这伙人没有走进寺里,只在寺外探头探脑、东张西望一阵子。便离开了清安寺。

红娘子判断,这伙人不像是来闹事的,倒好像是打听什么消息的。那么,这究竟是一伙什么人呢,他们到这里干什么来了呢?

原来,杞县有一个李公子,姓李,单名一个信字。是个文武双全的少年公子。天启丁卯年考中了举人。家中还算富有。李信生性慷慨豪爽,常常周济穷人。又爱打抱不平。在杞县名声很好,百姓都称他李公子。

这几年,河南地区连续遭受了多年的水灾、蝗灾。官府的横征暴敛,官僚地主的残酷剥削。逼得老百姓四处逃难、流离失所、饿殍满路。

这一天,二百多名灾民涌入了杞县。李信建议杞县县令用官仓里的粮食来赈济这些灾民。然而,县令整天只知道横征暴敛,讨好上级。至于灾民的死活,根本不放在心上。干是,李信无功而返。

最后,李信决定自己立粥锅来赈济这些灾民,他要用自己的粮食来救活这些流离失所的灾民。后来,李信听说这些灾民涌入清安寺了,心想:“坏了,清安寺里的和尚不是什么好东西,这帮秃头哪来的好心来赈济灾民哪,灾民们这一去还不是被饿死在那里!”

于是,李公子打发八个家人,到清安寺去。把那些灾民引来,他要赈济这些灾民。

这八个家人,没一会儿的工夫就回来了。有声有色地向李公子描述了他们的见闻。作为重点,这八个家人把红娘子的身形外貌向李公子夸奖一番。说煮粥赈灾的那伙人中有个美女叫红娘子,要论长相,那真是万里挑一呀!那真是如出水的芙蓉亭亭玉立。花容月貌婀娜多姿啊!传说中的杨玉环、赵飞燕也不过如此呀!还有哩!这个美女还是一个侠女哎!我们以前只能在小说里看到、在说书先生那里听到女侠的形象,今天终于亲眼目睹了。

听了这几个家人对红娘子的描述、对红娘子的夸奖,李公子的脑海里浮现出一个美丽漂亮的侠女的形象来:这个侠女身穿红装,身手矫健,体态婀娜多姿,有沉鱼落雁之容,蔽月羞花之貌。慷慨豪爽,侠肝义胆。和自己的性格倒很相像……

李公子面对自己脑海中勾勒索出的这张美人图不禁魂牵梦萦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