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22章友谊的小船(2 / 2)

加入书签

李建成小心地把木匣拉开后,取出《奉橘贴》小心地翻开,不停地回想着曾经看到的隋唐的防本,观之差距。

就像美人在骨不在皮一样,原版的《奉橘贴》多了一种神韵。

李仪看到李建成爱不释手的样子,一种满足感悠然而生。

当李建成把眼前的《奉橘贴》印在脑海中后,小心地收好,放回木匣中。

“怎么样?可有收获?!”李仪含笑捋着胡子问道。

“奉橘三百枚,霜未降,未可多得。”李建成喃喃地读了一遍《奉橘贴》全文后,在李仪的期许的目光中,说道:

“虽聊聊数字,但各不相同,点画行态灵活多变,且书风坦然清纯,字字挺立,体态舒朗,结体的纵横聚散轻灵之感扑面。”

这并不是李建成下的评论,而是多少年来,数代人总结出来的。

此时李建成按着记忆里的品评,说出其特点,听得李仪连连点头后,道:“此贴跟了你,才不算埋没了它。”

李建成就是一愣,我去,这是要把《奉橘贴》给自己的意思了?

他忙推迟道:“先生不可,君子不夺人所爱。”

“非也!”李仪收起了笑意,郑重地看向李建成道:

“你赠我的两本瘦金体,在书法上的价值并不比这《奉橘贴》低。而你明显在书道上更有天赋,这本《奉橘贴》交到你的手上,才是最好的选择。”

李仪见自己说了这些,李建成依然摇头,便马上问了句:“难到你不喜欢?!”

“不然不是,可这世上让人喜欢的事物何其之多,但喜欢并不一定就要占为己有,毕竟我年方十七,如果沉迷,并非好事。”李建成扔出了一个高洁的借口。

其实,李建成心里明白,李仪是觉得欠自己的人情欠得太多了,想还。

但是,李仪给自己《奉橘贴》并不是李建成需要的还人情的方式。

虽然此物价值不菲,但也是身外之物,没有命来得重要,不是嘛?!

李仪先是愣了一下,然后一个“好!”字脱口而出:“说得好,人最难得的便是了解自己。”

对于喜欢轮戒尺的李仪来讲,没有当面过多地夸讲自己的学生习惯。

所以,他说了这么一句后,转而道:“把你新写的两本书拿来我看看。”

李仪这是存了对比之心,李建成苦笑了一下后道:“明之先生,您与文纪先生的闲来之争,可不可以不带上我。”

对于李纲与李仪不管什么事,都要拿来比一比习惯,李建成看热闹的时候,觉得爽歪歪。

可是,一但这事情要是把他自己卷进去了,那就歪字没了正字边,直接一个大写的不爽了。

李仪捋胡子的手一顿,眼里闪过兴奋的明慧之光道:

“看来你的字又有长进了,快拿出来我给我一观。”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