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036(1 / 2)

加入书签

沈二嫂心情有些复杂, 连带着脸色看着也有些不太好看。

她并不是怪她妈, 自家日子不太好过她是知道的, 至少跟婆家比起来要差不少, 她这个当女儿的没什么本事, 也帮衬不上娘家,想起这些心里有时候也会不得劲儿。

她在家虽说不是最受宠的孩子, 但也不是被忽视的。

她妈就是那种尽量一碗水端平, 但本能上还会偏心一下儿子的人。

她对此倒也没什么不满, 反倒觉得她妈能做成那样已经很不错了,比起那些在家里当牛做马还被忽视的女儿来讲,她虽然比不上兄弟, 但也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了。

嫁人的时候她妈也帮她挑了一个自己觉得最好的。

事实证明她妈的确帮她挑得很好, 以内她嫁人后一直过得很是不错。

而自她出嫁到现在, 她妈很少来她婆家这边, 一是路不算近, 二是不想给自己添麻烦,娘家妈总是来婆家,有些当婆婆的是会不高兴。

沈二嫂虽然知道自家婆婆不是那样的人, 但她还是为她妈的行为感到暖心。

至少她妈是在为她考虑。

而就是这样的情况下,她妈竟然会突然跑过来说要借粮, 这让沈二嫂心情复杂的同时却也很是担心, 不由紧张的看着她妈问道,“妈,是家里出了啥事吗?”

除了这个, 她实在想不出她妈为啥会突然来借粮。

这秋收都要开始了,等结束后家家户户多多少少都会分到点粮,按她妈的性格,应该会想尽办法熬过这段时间,哪怕每天少吃点都行,绝对不会特意跑到她婆家来借粮。

所以她是真的担心。

柳母拍了拍女儿的手,示意她不用担心,眼神落在亲家母身上,露出一丝苦笑来,“我知道妹子你家也难,如果可以的话我也不会厚着脸皮来这里借粮,实在是家里遇到了一点事……”

沈二嫂听到这里就急了。

老太太`安抚的看了二儿媳妇一眼,“珍珍你别急,听你妈说完。”

珍珍是沈二嫂的本名,姓柳,柳珍珍。

跟二儿媳妇说完,老太太这才又看向柳母,脸上带着点点笑意,让人看着就觉得心里舒服,“有啥事儿你慢慢说,我们商量着来啊!”

要说她三个儿媳妇,娘家都是好相处的人。

当初给儿子选媳妇的时候她自己是专门在这方面斟酌过的,只有亲身体会过的人才知道有一家不靠谱或者难缠又不讲理的亲家有多让人厌烦,老太太虽然没亲身体会过,但农村这种事看得太多了。

所以她在这方面就特别注意。

她自己是个讲道理的人,就希望亲家也一样是个讲道理的人。

事实证明她选得不错。

三个儿媳妇的娘家都很不错,除了三儿媳妇家因为同处一村一直有往来之外,另外两个儿媳妇的娘家人都很少来这边,就当做远房亲戚一样处着也算不错。

现在亲家难得主动上门求助,老太太心里是愿意帮帮忙的。

当然前提是先了解清楚情况。

不然人家上门求助,她啥都不问就帮忙,也显得她太上赶着了,以后别人遇到事儿就找她帮忙找成习惯了咋办?!

这不是故意端着,而是原则问题。

好在柳母也是个明白人,一听亲家没有第一时间拒绝,或者说一些卖惨的话来扯开话题,她心里就略微稳了一些,至少这样证明借粮一事有戏。

想到这里,柳母平复了一下心情,接着之前的话头继续道,“是我那不争气的小儿子,他也到了成家的年龄了,家里今年从年初开始就给他相看,到前段时间总算相看好了一家。”

本来两家说好秋收之后再谈给两个孩子办喜事的事。

那时候家里多多少少都发了粮,喜事也算是勉强办得起来。

说到这里,柳母又不自觉的露出了苦笑来,“可我那亲家公前段时间不小心从山坡上摔了下来,把腿给摔折了,让村里的大夫给瞧了瞧,人家只能帮他简单处理了一下,说是得去看医生。”

看医生就得花钱,人已经送到医院了,就等着钱用药了,亲家家里也难,根本没什么钱。

想来想去,还是想咬牙拿出点粮食来换钱,哪怕换的不多,好歹也是条出路,可这一年都快到头了,家里根本就没多少余粮,这就找上了她家,提出让她家先提前把彩礼给了,不然的话,女儿可能就没法嫁给她家小子了。

因为同村有一家人愿意掏钱要这个媳妇。

而且只要亲家松口立马就能拿钱出来。

“那家父母在我们村都是能干人,可他们那个儿子有些痴傻,亲家母也不情愿将女儿嫁过去,所以就来我这里知会了一声,让我想想办法,我知道亲家母的为难,最后想来想去也只能找到妹子你这里来了。”

“是杨傻子家?”一旁的沈二嫂眉头微蹙。

杨傻子是村里人叫习惯的称呼,甚至因为叫得多了,很多人都不记得杨傻子的本名,沈二嫂没嫁人前也在村里生活了十几年,她妈一说她就能想起来是谁。

她们村不像这边的沈家村是大姓村,而是个杂姓村。

两种不同的村子也算是各有优劣。

大姓村的人更加团结,颇为排外,但是这样的村子里真的是家家户户可能都有些七拐八弯的关系,关系复杂了,很多小事上的处理就很让人头疼。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