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00986 书与笔记(2 / 2)

加入书签

但也有人对这幅画感到深深的恐惧和不安,他们认为游格格的这幅画中所体现的内在含义十分真切且赤裸,以树的形态描绘思维,并以人的残缺构建思维的枝干,这就像是造物主眼中的人类一般,是人类未进化,未超越之前的模样。

他们甚至相信,闭着眼的人类代表了盲目,残缺是不完美的特征,形态各异,又相互依存,是个体形成整体后依然存在的心之壁尚未破除,而之所以用如此之多的人构成大脑,或者构成思想的具象体,是因为每个人的思想都是独立的,单一的,偏向的,只有在思想的融合下才能得到完整,才有希望结出伊甸之果。

关于这两种观点,卓知雯也都做了简要的记录,而她自己对这幅画的看法相对简单。

在卓知雯看来,她或许更倾向于前者那种不屑一顾,但又忍不住去猜测画的内在含义,这是很矛盾的感觉,除非你对整本书都不屑一顾,否则你还真的没办法无视它的存在。

于是卓知雯就干脆带着对这幅画的猜测去看了这本书的下卷。

《自有觉悟》的下卷也分三个部分。

第一个部分是继承与发展。

游格格在这里详细的阐述了自己对历史的,对人类发展的看法。

虽然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但也非常现实的讲出了很多遮羞布之下的政客们不敢说的大实话,因此这部分内容的拥护者是远大于诋毁者的。

而在其中若说最让人印象深刻的一句话就是写在第一百二十七章 光荣之末 结尾处的这段话。

游格格在这一章中提到了十字军东征、封建王朝覆灭、第二次世界大战尾声时的两颗核弹、冷战后的苏联解体以及大国崛起后的对弈。

“是对是错,有好有坏,辩证看待与矛盾统一,这些是不是就是我们自己?当权者高呼苍天已死,到头来仍是黄天当立。民众们看不到的未来,谁来掌管,高尚主义与空想主义间到底差了什么?这仍是低等的表现,自娱自乐,自欺欺人的低等。”

很多人都无法理解游格格这句话的内在含义。

她是在嘲笑全世界吗?

听语气是这样的。

她觉得所有这一切都很低等。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