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2 / 2)
最后只剩下乾隆母子,当乾隆得知事情的来龙去脉后,情急的说道:“皇额娘,您怎能逼迫紫薇去和亲呢?”
太后有些不悦的皱起眉头:“皇帝,你这是在质问哀家吗?”
乾隆吸了口气,一向孝顺的他也觉得这么跟太后说话有些欠妥,恭敬道:“皇儿不敢。”
太后走到主位坐下说道:“和亲对历朝历代来说都不是什么新鲜事了,皇帝和缅甸王也达成了共识,以和亲来保持两地的和平,而缅甸太子唯一的要求就是亲自选和亲的人选,皇帝当时也应允了,若是不让紫薇前去和亲?岂不是失信于人?皇帝身为一国之君,又怎能因为紫薇而招人话柄?”
乾隆也走到太后身旁坐下:“此次参与和亲的人选都是亲王和大臣之女,现在缅甸太子不只选了正牌的格格还偏偏是已婚的紫薇,皇儿也实在是意外之极,也请皇额娘相信,一定会有其他的解决办法……”
乾隆话还没说完,太后就打断道:“要是有其他的法子,你又何苦茶饭不思,人都瘦了一圈了。”
太后叹了口气继续说道:“你也知道,现在不是跟缅甸翻脸的时候,若是不允了这门亲事,清缅之战在所难免,到时将劳民伤财,导致国库空虚,动摇国本,皇帝可有想过后果?”
乾隆皱眉道:“何尝没有想过?皇额娘考虑的是眼前,皇儿考虑的更远,更是左右为难,投鼠忌器。”
太后不解的看着乾隆:“左右为难自是情理之中,投鼠忌器又从何说起?”
乾隆犹豫了一下,缓缓吐出两个字:“永琪。”
太后一头雾水:“这倒是让哀家犯糊涂了,这跟永琪有什么关系?”
乾隆看着太后,压低声音道:“不瞒皇额娘,皇儿已经决定选永琪为皇太子了。”
太后似乎早已料到乾隆的决定,淡定的说道:“你如此重视永琪,永琪这孩子也争气,这是意料之中的事,只是哀家不明白,这跟紫薇前去和亲又有什么关系?”
乾隆解释道:“若是应允了缅甸太子的要求,他日永琪登基,以他跟紫薇的交情,必定踏平缅甸,以雪今日之耻,倒时候,带兵出征的一定会是他最信任的尔康,以尔康的睿智以及对紫薇的情深意重,必定会凯旋而归,可两兵交战,受累的终归还是百姓。”
太后揣测道:“皇帝的意思是担心他们两个,年轻气盛,因私忘公,动摇国本?”微微一顿,狐疑道:“永琪有这魄力?”突然想到什么,正色道:“皇帝,哀家总觉得,永琪打从南阳回来之后就变了,不知道皇帝有没有发觉?”
乾隆却是一脸平静:“永琪从来都没有变过。”
这回连历经风雨的太后都瞪大了眼睛,张口结舌道:“从来……都……没有……变过?”
乾隆点了点头,太后也不愧是见过大场面的人,很快就恢复了常态,略加思索道:“这一切皇帝早就看出来了?也认同了?”太后说的很肯定。
乾隆没有看太后,转头打算望着窗外,却看到那个捂得严严实实的窗户,乾隆的心仿佛飞的好远,自言自语道:“愉妃,保护永琪,或许这是朕唯一能为你做的。”
“皇帝。”见乾隆有些异样,太后忍不住叫道。
乾隆回过神来,说道:“我只能说永琪很聪明,也很优秀,他懂的如何保护自己。”微微一顿道:“永琪没有额娘庇护,从小他就知道韬光养晦,明哲保身,既能优秀到让朕喜欢,又不会招来杀身之祸。”
乾隆抿了口茶继续说道:“可是他一再隐忍却还是惹来杀身之祸,皇后派去的刺客,似乎让他明白想要保护自己想保护的人,就必须强大,而不是一味的隐忍。”
太后听到这话却笑着说道:“哀家倒是觉得这是好事,以前哀家就知道你意属永琪为太子,永琪也很能干,美中不足的是太过于心慈手软,心慈手软可是君王之大忌,现在的永琪霸气十足,雷厉风行,可比过去好太多了。”微微一顿道:“过去的永琪也不是不好,只是过去的永琪只适合当亲王,现在的永琪才适合当君王。”突然话锋一转道:“永琪自是能胜任太子之位,可小燕子……”
“……皇额娘……”知道太后要说什么,乾隆拉长了尾音打断道。
太后见他一副休得多言的样子,心想以后有的是机会,又何必现在和皇帝杠上,摆手道:“好,哀家不说,不说。”
言归正传,乾隆可没忘记此行的目的:“不瞒皇额娘,皇儿从来都没打算过要紫薇去和亲,皇额娘此举无疑是覆水难收,让皇儿更加为难。”
太后却是不以为然:“和亲是上上策,毕竟一个女人能解决的事情,又何必动用千军万马。”
乾隆闻言为之气结,咬牙道:“这是国事。”乾隆说的很委婉,要是其他人,他早就拍桌子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