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十章 风雨如晦(2 / 2)

加入书签

时安把自己塞到被子里,卷成一个小小的团儿,他把脸埋进被子和枕头间的夹缝,悄悄的吸了口气,眼睫眨动翻飞,在纯棉的织物上摩擦出“簌簌”地声响,像是一只展翅的蝶在风中抖动翅膀。

这简直不像真的。

温软灯光下,时安闭上眼睛,沉沉地睡着了。

……

这夜他没再做噩梦。

他只是突然梦见小时候乡下的一弯溪水,溪底长着厚厚的苔,溪面上横着一座村民们自己用石头搭的桥,七歪八扭的,有几颗走上去还会摇晃着松动。每到夏季发洪水的时候,总会听说哪家小孩不小心掉下去,被水冲走了。

可这座桥仍然一直在用。

这样的桥时安每天去上学都要走一次,哪颗石头深哪颗石头浅,哪颗石头汛期被水一冲就松了,走上前要分外小心,他早就烂熟于心。

他又一次站在了这座粗陋的石桥上,脚上踩着那颗最易松动的石头,石头表面被水冲的光滑,手摸上去可以摸到一层厚厚的腻子,石缝间结着碧绿的苔。他蹲下去,看见清透的河水表面映着一张脸。

那是他自己的脸。

九岁的小时安面无表情的蹲在松动的鹅卵石上,从湖水的倒影里端详着自己阴郁的,不讨人喜欢的脸。心里想着,一下,只有一下,他就永远解脱了。

他会和那些被溪水冲走的小孩一样,只留下一生中最葱郁美好的时刻。人人都替他惋惜,感慨年少的易碎和美好。

他弯腰触碰了一下冰凉的水面,把溪水拍在自己的额头上,用来抵抗早起的困倦。

今天风很轻,他站起来扯了把书包带子,熟练的踩过几块最结实的石头,上学去了。

九岁的小时安融进了晨光里,十八岁的时安躺在棉花糖一样绵软的被子里,轻轻的抖动了两下纤长的眼睫毛,醒了过来。

时安醒来的时候有一瞬间的恍神,他昨夜睡的太沉,又做了一堆乱七八糟的梦,醒来就忘得干干净净。他把自己裹在被子里努力的回想了一会儿,才想起来这会儿不是在学校宿舍,是在岑老师的家里,他躺在顾先生的床上过了一晚。

他迷迷糊糊的望向窗外,天光早已大亮。时安慢腾腾地爬了起来,铺好被子,跑到卫生间仔细的洗漱,打算早点回学校去,不给顾先生和岑老师添麻烦。

他洗漱完刚打开房门,就和客厅里摆弄手机的岑晚晴撞了个面对面。

岑晚晴看见从顾行舟卧室里走出来的时安表情呆滞了片刻,随后瞪大了眼,夸张的捂住了自己的嘴。

“……不,不是的!”时安一看岑老师表情不对,急着走出去就要解释。可他太慌忙,走出去的时候在门框上狠狠的磕了一下脚趾。

他一下疼的冷汗直冒,不由自主的弯**来。人说十指连心,实在是没错,这一下磕地时安头脑空白,尖锐的疼痛从脚趾末梢神经一路摧枯拉朽的赶到大脑,在他的颅内演奏了一出热闹欢腾得交响乐。

炸裂得简直让人站立不稳。

岑晚晴也没想到能有这么一出,赶忙跑到时安面前,手足无措的安慰他,“你这是干什么呀!你要解释就好好解释嘛,老师又不会说不相信你们!”

时安瞬间就感觉疼得更厉害了。

他扶着岑晚晴的手臂,艰难的挪动到沙发上坐好,有气无力的把昨天晚上的事儿对岑晚晴解释了一遍。

“其实今天早上行舟走的时候就和我说过了。”岑晚晴在旁边笑眯眯的回答他。

时安:“……”

时安:“那您看到我怎么还……”

“哦,”岑晚晴拿了药盒里的云南白药出来,一边递给时安,一边毫不在意的随口说道,“这不是行舟那孩子平时太龟毛吗,房间都不爱让人进的,突然看到你走出来一时没反应过来,吓一跳。”

时安悄悄地松了一口气,顾先生实在是帮了他太多了,他也没什么好回报的,只能尽量不给顾先生找麻烦了,还好岑老师没有误会。

说话间岑晚晴的手机响了起来,她接起,嗯嗯啊啊的随意应付了一阵儿,就把手机递给时安。

时安接过手机,顾行舟的声音从手机的那端传了过来:“小朋友睡醒了吗?昨晚睡得还行?”

“嗯。”时安刚刚撞了门,他只觉一阵阵尖锐的疼痛直冲向天灵盖,费力的憋着。这会儿嗓子都憋哑了,早起撞门这事儿实在是太蠢,他不想让顾行舟知道,就学着岑晚晴嗯嗯啊啊的应付着。

顾行舟:“怎么声音哑了?昨天晚上风吹感冒了?”

“……没有,”时安支支吾吾地胡乱找借口,许是小孩儿睡不醒都爱娇,这会儿他的语调里透出一点,他自己都没能意识到的轻软娇气,“可能……可能是饿了吧。”

顾行舟的笑意顺着手机那头沉沉传来:“不会把你饿着的。我早上出门买了早饭,放在微波炉里保温,一会儿你拿出来热一下和母亲一起吃点。”

时安有事瞒着他,这会儿听话的要命,乖乖地答应了挂了电话,从微波炉里找到了两份还存着余温的包子,叮了两分钟拿出来和岑晚晴分着吃了。

倒是岑晚晴今天安静的反常,在饭桌上一声不吭的。眼睛滴溜溜的在时安身上转,也不知道在想什么。

时安却是没注意到这些,他心里乱七八糟的想着很多,一会儿昨天晚上顾行舟的手放在他脑袋上暖烘烘的触感,一会儿是电话那头顾行舟沉沉地笑声,刚喷了药的脚趾还隐隐作痛,他又还挂念着周一要交的一份视唱练耳的作业,这顿饭吃得食不知味的,胡乱吃完了饭收拾干净餐桌,就向岑晚晴告辞回学校去了。

</p>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