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5章 第五章 清汤面与男子汉(2 / 2)

加入书签

有些东西是流淌在血脉骨髓里的,比如传承,比如技艺。而沈念池的血脉里浸润的是两大厨艺世家的精髓,精髓入骨入心入技入艺,所以她学的比别人快、做的比别人好。羡慕也好,嫉妒也罢,她从来都是平平淡淡,不骄不躁,笑眯眯地站在老爷子身旁,清风绕山岗,我来自我去。

吃完一碗长寿宽心面,封白开始了属于他一个人的战争,每一个厨子总有一天会面对的战争,在封白二十六岁生日这天到来,这天是封白的出师宴。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十个春秋,封白获得了老爷子的认可,做好了今天,他就可以独当一面,而不再只是沈老爷子的徒弟,他也可以自己开坛授法。

从买菜、洗菜、切菜、配菜到做菜,全部由封白独立完成,一个人做六桌菜,没有帮手,没有菜牌,没有监督,完全自由发挥,整个沈家厨房今天全是封白自己的领地。

这也是沈家规矩,老爷子说了,一个只知道做菜的厨子是上不了台面的,因为中国人吃饭讲究的不仅仅是吃饱喝足,还要讲究怎么吃的好、怎么吃得舒服。吃饱容易,吃得舒服,这是境界,也是厨子与厨师的分界。所以沈家徒弟的出师宴都是独立完成,挑选新鲜的食材这是基础,料理好每一道菜这才及格,而荤素搭配、营养与美味并举可得良好,至于让人宾至如归舒心畅快才能优秀。而沈家徒弟至少要在良好以上才能出师,不然出师宴就只是宴、不是出师。

沈老爷子留着四个新招的小帮厨在后院负责传菜,然后他带着沈念池和高博在馆子里招待老食客。是的,老食客,这也是沈家规矩。沈家所有徒弟的出师宴,都由老爷子负责联系品菜人,不多不少正好六桌、六十人,这里面既有熟悉的街坊邻居,也有从天南海北赶来的陌生人,里面还混杂着金发碧眼的外国人,让围观者不得不赞叹老爷子的交友圈真心的庞大。

当然,也有必不可少的几个人,围在老爷子身边,乖乖听训,而这些人正是老爷子的徒弟们。纵使已经出师多年,都是名震一方的大厨,但不管有多牛、有多忙,只要是同门的出师宴,就得给我回来,这也是沈家不成文的规矩。

同气相连说的不仅仅是血脉,也是传承,有文化的,也有物质上的。当然,从十多年前开始,这条铁律已被打破,因为有一个人再也没有出现过,不是他不想,而是他不敢,这人姓沈名初,沈老爷子独子,沈念池的父亲。

沈念池没有见过她的父亲,从她有记忆以来就没有,或者说从她出生月余之后,她就没有见过她的父亲。在座的都知道,却无人敢说,无人敢问,这是老爷子的逆鳞,是沈家之殇,也是沈家人为何独宠沈念池的缘由,不是补偿,只是心疼。

鲁川粤闽苏浙湘徽,煎炸炖煮烹焖炒,酸甜苦辣咸辛,一桌菜,四冷八热外加一汤一甜点,打铃走菜,封白知道自己的出师宴成了。不是他自夸,而是凭借十多年来跟在老爷子身边的点点滴滴,他终于在这天明白了老爷子对他的期许。

人要有所畏惧才能有所成,但人又不能太过畏惧而事事无成,做人如此,做菜亦然。

六张桌,桌桌人不同,桌桌菜相同,不同人有不同的味蕾与偏好,要做到让所有人满意,那是绝不可能,但让大家吃得舒服却是考验厨子的技艺与经验,显然封白做到了。看看吃得红光满面的食客就知道了,封白在他师父那里拿到了优秀,他出师了。

沈家规矩,出师宴完,撤菜上茶,厨子答谢,封白理了理白色的厨师服,身条板正地向馆子走去。老爷子抬手拍了拍他的肩,有些动容,将他一推,封白从此不仅仅是沈老爷子的徒弟了,他以后要独立面对外面的刀枪剑戟,不仅仅是厨艺上的,也有别的。

六桌,六十人,人不多,有认识,有不认识的,当然还有人跨过时间的洪荒向他漫延而来,封白看到了两鬓斑白的双亲。十多年未曾相见,有怨恨,有委屈,然而岁月夺去了容颜,却也教会了封白宽容,也许更多的是淡然。

封白冲他们点点头,端起老爷子特意准备的佳酿,举杯一口干尽,答谢寒暄,然后下一桌。这也是十多年来老爷子教会他的,不是言语上的,而是十多年来的身教。老爷子话少,他觉得身教比言传更重要,因为孩子们比大人更会学,也更知道怎么学。

一桌、两桌、三桌,每桌都是如此,看着众人或是赞赏、或是羡慕、或是隐晦的目光,封白心如止水。上善若水,人只有静得下来才能爬得上去,封白用十多年的经历验证了世间真理。

作者有话要说:  每周四更新都会很晚,因为晚上要上课。

这几天忙着看病,十分焦躁,幸好还有存稿,希望得到好消息之后,每天更新多一点。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