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套(2 / 2)
梁氏望向她,“姑娘这是?”
景琉云微笑着拍了怕梁妈妈的肩膀,宽慰道,“您别担心了,我们把事情做在前面,总不会错的。”
梁氏低头想了想,最终还是叹了口气,大姑娘在府里过的不易,只能走一步说一步了。
景家是京中豪门,府邸占地也相当大,从坐落在内宅东北角的素云院,到外宅景老爷的书房静心堂,光是走就要走个十几分钟。再加上想要见景岳桓,还要等小厮通传才行,就算是景家大小姐,也要站在书房院门外等候。
当景琉云带着水墨走进书房时,鼻头已然冻得有些泛红了。
她规规矩矩的跪下向景岳桓请安,并说明了来意,“知道父亲安排的人过几日就要启程去接祖父祖母,琉云就想着先把做好的夹衣送过来,好让赵管家带着去。天气寒冷,女儿希望祖父祖母能穿着这夹衣上京,也算全了琉云的一片孝心。”
景岳桓看了眼大女儿手中的夹衣,用的料子是上好的细纹白棉,虽不是奢侈的布料,却胜在触感柔软又结实,更适合在随水村勤俭了一辈子的老人穿,细密结实的走线一看就是用了心的。他叹了一声,点了点头颇感欣慰,“能记得祖父祖母,很好,等过段时间他们到府后,你要多去陪陪他们……”
景琉云低头恭敬的回道,“女儿明白的。”
景岳桓眯起眼睛居高临下的望着她,心里泛起淡淡的疑惑,眼前的女儿似乎一夜之间变得不一样了。以前的她,见了自己总是胆小又木讷,对自己也不亲近,这着实让景岳桓有点遗憾。
可此刻站在眼前的大姑娘,从容沉稳,眼中哪儿还有一丝躲闪?景岳桓忽然就有些看不明白了。
景琉云从水墨的手中接过带来的字帖,双手递到父亲眼前。
“女儿今天来,还有一事……”
-
素云院这几天很平静,景琉云还是每天一早雷打不动的练字,下午会小睡一会儿养养精神,日子过得倒还惬意。
只是梁氏眼见的有些急躁,自从上次发现桂西的小动作后,她心里就开始惴惴不安,总觉得要出大事,反倒是景琉云更淡定,抱着‘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的心情反过来安慰起梁妈妈。
正月到了十五这天,就预示着年马上要过去了,初一那天点的长香在这天按照规矩就要换长明灯,以示今后的一年都日子顺遂,前途光明。
这是大祁家家户户都很看重的场合,景家也不例外,这天一大早,一家老小就站在祠堂外敬香拜祖。两个身强体壮的小厮抬着一个精致异常的黄铜灯壶进入祠堂,小心翼翼的摆在祠堂一侧。
这黄铜灯壶设计的十分巧妙,内层雕刻着瑞兽花卉,用来放灯油,外层雕刻的是仙鹤腾云,用来装水。把用醋泡制过的棉质灯芯放入灯油中,外层的水用作降温,阻止油温过高,正适合长明这一特点。
通常长明灯的点燃是要有一家之主来做,景家大管家赵岩将提前做好的灯芯放入灯油中,又将长香交给景老爷,一切准备完毕,吉时已到。
景岳桓拿着燃了半个月的长香慢慢靠近灯芯,“噗~呲……”,火苗瞬间绽开在灯芯上,却毫无预警的迅速熄灭,景岳桓的脸色一下变了,就连站在一旁的景夫人都捂着嘴不敢说话。
长明灯骤然熄灭,恐怕不是好兆头!
祠堂里,众人神色各异,但谁也不敢这个时候说什么。景琉云冷眼看着灯芯,若有所思。
景岳桓手握着长香再次点燃灯芯,和刚才一样,火苗似乎无法在灯芯上长明。景老爷阴沉着脸问到,“今年的长明灯是谁负责的!这到底怎么回事?!”
管家赵岩吓得立刻跪下,磕磕绊绊的回道,“老、老爷,是我办的,可、可小的也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
景岳桓眼见就要大怒,站在一边的景瑶嘉尖着嗓音忽然喊道,“你们看!灯芯里面好像有东西呢!”
众人或垫脚,或上前,都想看看这长明灯到底是怎么回事,水墨隐约觉得事情不太对,她焦急的看向景琉云,暗暗的拽了拽她的衣服。
景琉云轻轻摇头,示意她稍安勿躁,她知道,有些事如果要来,挡也挡不住,唯有在关键时刻不慌乱,才能找到制胜的方法。
景夫人目光微闪,对着旁边的张妈妈喊道,“还不快去看看!到底灯芯有什么问题!”
张氏一脸严肃的从灯油中捞出灯芯,一层一层剥开,最后赫然露出一条纸条,只是已经被搓的和灯芯一样粗细,张妈妈打开看了一眼,脸色瞬间变得苍白。
“老、老爷……请,请您过目……”张氏惨白着脸双手将纸条送到景岳桓面前。
景岳桓抬眼望着她,慢慢打开纸条,上面写了一行小字:明德年四月十七酉时三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