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千灯塔(2 / 2)

加入书签

“我瞧郡主武技高超,若郡主相信我,我为郡主设计一舞,待皇上寿辰时,你跳了那舞,必定能拔得头筹。”

“我凭什么信你?”将李冽拱手相让。

“那便另请高明吧。”覆雪转身就走,动作干净利索。

“站住!”

“你现在把舞跳一遍给本宫瞧瞧。”

“既然是为郡主专门设计的舞蹈,我自然是没跳过的,如果郡主愿意学,那么还请为我演练平日练功时的功夫。”

庆平不情不愿地命人取来了剑和鞭子。

覆雪坐在檐下,看着庆平在院中甩鞭舞剑的,不禁多喝口茶,武夷岩茶的果然是好茶啊。

.........

城中,斜阳巷中有口小户人家,家中只有祖孙两人,主人家是一个年长七旬的老太,她有个七岁大的孙儿,小名叫做小黑子,这小黑子患得热病已有数日之久,医药不停,高烧不退,七岁的娃娃眼见着快要烧成了一个瘦竹竿儿,小黑子的亲祖母急得眼泪汪汪。

这日傍晚,祖母钱氏拿着一盏烛台,烛台上插着一只崭新的蜡烛,她瞅了眼昏睡的小黑子,啜泣地掩上了门。旁人见着她拿着烛台,便已知晓她的动向,原来是要往那万佛寺中去。

原来在这城中东南角,有一座古寺,名叫万佛寺。

寺庙里有一座千灯塔,正是钱氏今夜所要前去的地方。

万佛寺,传说建成时有佛像万尊,现如今绵延千年,仍保留佛像千尊;千灯塔,便是寺庙香火不绝的印证了。这座千灯塔,供奉香烛三千支,红烛高烧,火焰不熄,是传承了千百年未断的信仰。

此时正是四月初,虽未到流萤既出的季节,千灯塔下却星火燎原般壮观。

原来只要双手捧烛,饶塔三圈,烛火不灭,心中所求,必有回应。

钱氏已经绕塔十圈了,却迟迟不愿离去,倘若一阵风吹来,她便连忙用身子和衣袖护住烛火,以保烛火不灭,这不,顾了上面,顾不了旁边。她一不小心和一个黑衣男子撞了个正着。那黑衣男子随是一对褐眸,却并非中原人的长相,浓眉大眼,凶得很哩,吓得她往后连退三步。

那黑衣男子还有同伙,他身后有五个同样长相的人正凶神恶煞地盯着她。钱氏将火烛放进供奉台,匆匆离开了千灯寺,直奔家中而去。有一黑衣男子正要追去,却被为首的男子阻拦下来,听他低声喝斥了几句,并非中原话,一行人便隐入人潮中,再也寻不见踪影。

.........

时至深夜。

千灯塔下祈愿的百姓已经散去。只剩六名看守的士兵。

千灯塔常年有士兵镇守,一是为了防止千灯塔走火,二是为了塔顶中供奉的佛骨舍利。

那六名士兵身材挺拔,体魄健壮,头盔下是高挺的鼻梁,倘若此时,小黑子的祖母在这里,必能认出这几人。

其中三人镇守塔外,另三人闪进塔中。

在塔对面,有一棵千年菩提树,根深叶茂,此时已到四月初,新芽经过寒冬的历练,早已长成,足够遮掩一个成人了。黑夜中,只有夜隼的眼睛,能瞧见那绿叶间藏着的一个人。一双眸子璀璨如星,盯着对面的千灯塔,瞧那地上的边角缝里,几个躺在地上,一动不动,宛若死人。他的目光向上,一层,二层,三层,四层,五层。

“叮~叮~”,只听银铃一响,黑衣人向树顶飞去,身手矫捷,身轻如燕,赫然是一名女子,不一会便到了树顶端。

银铃声惊动了塔下三人,他们朝四周警戒地望着,却无法确认那铃声从何而来。

那名黑衣女子笑眼如月,听吧,听吧,多清脆的铃声,就怕你们听不到。

黑衣女子双脚微蹬,便由树梢跃到了塔尖。

千灯塔屋檐上的烛火晃动。

月黑风高,杀人夜。

.........

“何人?”塔中那三名穿着军装的男子大叫道。

无人回答。

三人默默将腰间长剑拔出,以作应战之势。

“我以为鲛姬一族全是阿月姬那样的美人呢,竟还有男子。”

三人一听,旋即神色大变。

“听闻东海鲛族信仰海神龙王,今夜为何要偷盗佛骨舍利?”这人声音时粗时细,一时间雌雄莫辩,语调调皮不已,听得三人只想杀了她泄愤,“难不成你们鲛族改信佛了不成?”

“还是这宝盒中,除了佛骨舍利,还另有它物?”

为首的黑衣人虽眼神中杀气毕露,却依然冷静沉着,指挥着另外两人,正欲逃走,却听银铃声大作。

“老子最讨厌杀人,不想死,把宝贝留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