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地和团队(1 / 2)
李馥以一种突然的方式出家了。
和她爹谈过之后的第二天, 她在大明宫三清殿内经历了一场简单的仪式, 一百零五岁的叶法善亲自来为她主持。
“公主此后, 便是我道门中人了。”
李馥不由想起她第一次见到叶法善时对方说的话。
“天师早看见了这一天吗?”她问。
叶法善却摇了摇头:“不在此世,不在此时, 公主本就是出世之人。”
李馥一惊,但叶法善却不再说明,只是指了指随他而来的弟子卢齐物:“公主虽然出家,在修行上尚且懵懂,贫道这个弟子和公主早有往来, 今后在修行方面, 可以充任公主的半个老师。”
老神棍也许已经看透了她的来历,但他对此没有其余意见……吗?李馥想了想, 随即便觉得, 比起自己今后要做的事来说, 自己的来历是否被人看破, 兴许并不是一件多么值得在意的事。
李馥的出家在宫中并未引起太多波澜, 她既然奉旨出家, 在后宫众人眼中,便是从值得注意的名单上彻底划去了。不管是对她有敌意的太子以及赵丽妃, 还是对她抱有善意、却更知道她的特异的王皇后, 抑或是对她漠不关心的武惠妃,都不再认为她此后还能对宫里宫外产生太多影响。
开元四年,十一月,大圣皇帝被葬于桥陵, 庙号睿宗。睿宗神主被迎入太庙,皇帝的生母昭成皇后窦氏入祔。
上皇已经出殡,宫中守孝的规矩就不再严格,除了服饰上的禁忌和不能冶游宴乐之外,其余活动又回到了往日的轨迹上。
李馥从住了数年的珠镜殿搬出,八妹和杨贵嫔抱着她哭了一场,就连一些内侍和宫女也光明正大地抹了几滴眼泪。李馥将自己改造过的寝殿里的大部分东西都留给了八妹,八妹抹干眼泪就让人把她的茶几和圆沙发搬走了,李馥瞪了她两眼,除了衣饰笔记之外,还是只是带走了炭笔之类自己用着顺手的小工具。
她爹为她改造的道观已经准备好了,是一处自带小院的独立建筑,位于大明宫空旷的东北部,与三清殿相距不远。李馥一直不知道宫里还有这样自成一统的地方,虽然偏僻了一些,但李馥觉得,对于自己来说,这反而是个优点。
李馥只带了豆卢姑姑以及念奴和扣儿搬进了这里。
但她爹派来了以高力士义子陈延年为首的一大批人,美其名曰侍奉三清,一股脑地都给塞到了她这里。
李馥知道,陈延年的主要任务就是照顾她的起居,以及时刻向她爹汇报自己的情况,于是李馥也不和他客气,将打扫布置、向各处库房要东要西的任务都交给了他。
这座道观之前的改造其实已经十分完备。
走进小院,穿过殿前的广场,入目便是建立在土台之上的正殿。正殿内供奉着三清,塑像的规模和三清殿内没法比,但也远远超过了李馥的身高;三清像前的香炉供奉一应俱全,并有专人负责日常打理,两旁的经幢也是内造的,上头织绣的经文像是不要钱。
李馥在向正殿的三清上过香之后,默默在心里祝祷,自己虽然不是诚心修道的,但还请太清老大看在自己是个冒名子孙的份上,一定保佑自己的计划顺顺利利,工业化这辈子是不求了,但至少把科学技术的种子撒下去。
对了,如果太清老大有空的话,也给阿翁捎句话,让他保佑他儿子,也就是我爹,不要早早变成昏君,自己,啊不对,弟子今后会每日给祖师上香的……
走过正殿,后方的空间比殿前广场就要生机勃勃得多。和后世光秃秃的明清宫廷不一样,大明宫的后宫部分,几乎都是宫苑间杂的布局。换句话说,后宫中的每一座宫
殿,其实都是建在一整个巨大的公园之中。李馥有时候走在宫里,也偶尔会脑补小路边跳出一只刺客的情景,完全理解后来皇宫都不这么布置的原因。
不过若是非要她选,李馥还是宁愿承受刺客的风险。
李馥眼前的小院虽然在规模上比不上珠镜殿以及仪凤殿,但也有一个五脏俱全、布置讲究的小花园。
穿过花园,她走进后殿看了看,那里被布置得最为舒适,几乎是照着她在珠镜殿内的寝殿里的布置来的,就连她失去的沙发和茶几都准备了一套相差无几的,显然是为她准备的起居之所。
李馥感受到了她爹的一片心意,十分感动,决定不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再做任何改造了。
看着殿中被素色绢帛包裹的梁柱,她让陈延年他们收起了一些本就精简过的摆设和帐幔。自己又来到下人们居住休息的后院,在这里找出几间空着的厢房,让人打扫收拾了,再给陈延年列了个单子,让他再领一批普通的桌椅板凳和其他杂物来。
她要将这里改造成几间实验室和一间教室,最好再有一个自习室和图书角,后院挺空旷,不如辟出一片来当做操场。
之前在珠镜殿不好太出格,但既然有了自己的地盘,她自己也应该开始做早操、锻炼身体了。
底已经交了,牛皮也吹出去了,为了实现那些大话,李馥不得不从教书育人、给自己培养合格的帮手做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