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糊糊涂(1 / 2)

加入书签

宋嘉月后来帮俞景行换药的时候, 见过他腰腹处那一道伤。

伤口寸来长,没有伤到要害,却不能说无关紧要。

关乎俞景行身体的事,在宋嘉月这里都不会是什么小事情。关心则乱,即使知道养伤也不至于要吃多少补品, 她仍控制不住起一些这样的念头以期他快点痊愈。

好在她晓得克制。

起念头是一码事,落实到行动上依然有度, 又是另外一码事了。

俞景行受伤的消息没有传回宣平侯府。

无论俞通海、朱氏抑或俞景荣、俞舒宁都不知道这些。

宋嘉月一样猜测过暗处的人会是谁。

其实如今变得不怎么好说, 因为俞景行身处朝堂, 面对的不单是府宅那些。

可能是有那么一个人或几个人。

更有可能不止一拨人,而是有好几拨人出于不同原因却有一致目的。

不过, 宋嘉月如今已经不会怀疑到朱氏的身上了。

理由主要是俞景行一直以来的态度。

假如当初给他下毒的人是朱氏, 俞景行不会到现在还对朱氏这么客客气气。又或者确实得承认, 如若想要俞景行性命的人是她, 她得手的机会有太多太多。

时间过得越久,很多事情便会看得越发明白。

这一点, 宋嘉月始终相信俞景行的判断,毕竟他掌握的信息比她多。

俞景行在朝堂上也逐渐站稳脚跟。

他平常负责一些地方上性质恶劣的案件的复审工作, 得过永平帝数次嘉奖。

说到底,邺京这些官员,和地方上有关系、有牵连的不在少数。这些人的亲属在地方上借他们名头生事同样屡不鲜见, 而俞景行基本不理会这些人背后都有谁。

一桩一桩案子下来,得罪同僚可以说是无法避免的。

俞景行不改,愈容易激怒那些人, 何况,还有蔡元礼的那一桩案子在前。

……

大皇子也越来越不好过了。

蔡元礼一事之后,即便有那么多的人架着他,他仍变得撑不住。

自我怀疑和自我否定的种子一旦埋下了、生根了,便注定很难拔除。

尤其是,永平帝又一次冷待他。

大皇子刘昭不再相信他的父皇会将皇位传给他的说法。哪怕多少人依然这么说,哪怕他的母后一次又一次要他沉住气,他嘴上不提,心里也是一次又一次否认。

与此同时,刘昭看自己的三弟刘景越发不顺眼。

毕竟倘若不是这个弟弟和孟贤妃,他的这条路会很顺利,而非现在的坎坷。

一日。

大皇子刘昭去给永平帝请安,被问及南边水灾的事。

这段时间因为心中失意,朝堂上面的事情,刘昭多少懈怠了。

面对永平帝的询问,他一时语塞,便挨了训斥。

哪怕没有胆量当面反驳永平帝,刘昭心里却并不认为自己应该挨训。南边水灾的事,都是三皇子的人在经手,他即使想要过问,又能干涉、插手得了什么?

抱着这般想法,告退从殿内出来的时候,大皇子的心情不怎么爽利。

偏生一出来他便遇到了三皇子刘景。

“大哥。”

见刘昭的表情不太好,猜他没有遇到好事,刘景脸上的笑容又灿烂几分。

“快和皇伯父问好。”

三皇子刘景手里牵着自己六岁的长子,示意儿子打招呼。

才六岁的孩子原就糯米团子样,穿得漂漂亮亮,便是十分的讨喜。

小孩儿听从自己父亲的话,软软开口:“皇伯父!”

刘昭知道,永平帝挺喜欢这个皇孙,时不时会留在身边。

当下想起这些,他笑容勉强说:“乖。”

他们方才打个招呼,永平帝身边的大太监已从殿内走得出来。他先是满脸堆笑与几个人行过礼,之后与三皇子以及小皇孙道:“陛下□□叨小殿下,可巧来了。”

刘景笑一笑,斜一眼自己的大哥。

他口中道:“希儿也想皇爷爷,我便带他来请安。”

刘昭不免想起自己大儿子。

同样是皇孙的身份,偏偏从来不如他三弟的儿子来得受他父皇的喜爱。

莫非因为孩子乃是他的孩子才这般?

光想到这样的一种可能性,刘昭便极为不舒服,脸色更是难看。

去与谢皇后请安时,大皇子提起这么一回事。

不敢抱怨,他只是与自己母后说:“只怕这次父皇当真对我失望了。”

“你不要总想你父皇如何如何。”

谢皇后叹一口气,“希儿还小自然不同,骋儿十四岁,正是读书的年纪。”

“只要骋儿好好读书、把功课做好,你父皇自然会喜欢他的。他若到这个年龄还要费功夫靠其他路子讨你父皇欢心才是走偏了。你要记得千万不能乱来。”

刘昭不认为自己母后的话说得多有道理。

他扯了个笑:“父皇倘若偏爱三弟,我再努力又有何用?”

“难道你整天便在想这些?!”

谢皇后似乎一听这种话便有气,她皱着眉,沉沉道,“我的话为什么不听?”

“只要你做好自己的事情、不犯错,你父皇终究会怜爱你。可你现在看看你自己是什么样子?你父皇问你南方水患如何,你如今竟然会答不上来?!”

“昭儿,你是不是当真觉得你父皇会识人不清?”

谢皇后冷笑两声,“那你倒是看一看,直到今天,你父皇犯过什么大错?”

“他可不是你以为的昏聩无能。”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