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二百一十三章琴道度心(1 / 1)

加入书签

飞云洞主苦苦思索一番道:“朱姑娘,你的病因便在这里了。你若是一直修练玄都心法,进境虽然不能如此之快,武功大成也要晚上这么一年半载,却绝不会出了乱 子。所幸你改练心法的时间并不太长,否则,早已不治。你现在虽然内腑已伤,功力却在,自会对你的伤处起保护之用。

不过,你自创的功法却是绝不可再练了,最好慢慢改回去,回到原先的功法上去。但是,这一来一回,大是凶险,切不可操之过急,一定要心境平和,摒除喜怒哀乐万种思虑。待改回去之后,纵是不能治愈你的内伤,起码不会再加重。”

朱可欣大喜,躬身一拜道:“谢前辈活命之恩。”

飞云洞主却眉头紧皱道:“这只是我所想象,具体能不能如我所想,从未有人试过,不可逆料。这中间最大的障碍,便是要清心寡欲,不着一切,事事淡然。

我观姑娘乃是至情至性之人,心中爱憎太过强烈,只怕于一切放之不下,对练功大是有碍。即使度过难关,回到原来的功法上去,姑娘的脏腑已伤,也不可过喜过悲,最好能出世而居,永离苦海。虽折阳寿,也不致早夭。否则,依然会令脏腑伤势加重。何况,你体内的奇毒已渗入血液脏腑百窍之中,时刻都有突发的可能,一旦爆发,便难再治。”

朱可欣默然,她心中对张宣蒙爱之深对父母亲人血仇恨之重,如何能轻易摒除,问道:“前辈,我此次隐疾突发,几至死去,便是因我功力大损,心情激荡而致?”

飞云洞主点头。

朱可欣道:“晚辈现在已可运气行功了吗?”

飞云洞主道:“现在还不可以,你的脏腑需要恢复一段时间。”

朱可欣向二人躬身一揖道:“谢二位前辈救命之恩,晚辈就此告辞。”她那日在泰山谷中已得知这二人极不愿见到她,便想早早离去。

岂不知这二人见到她后,心思早已大变,与她相处数日,更发现她心地善良,绝非大歼大恶之人,只因仇恨所致,生出一身戾气,凶杀过重,若能劝其清心寡欲,放下一切仇恨爱憎,去了一身戾气,乃是一件莫大的功德。

飞云洞主与南华仙翁同时张手拦住她道:“朱姑娘,此山最是僻静隐蔽,外人从不进来,何须离开,另觅他境?你初改功法,稍一偏失,便有可能走王与周武王在琴上又各加一弦,文弦为少宫,武弦叫少商,以合君臣之情,意寓君臣相得政令和谐,象征着治理国家的大道理。伏羲帝与周文王、周武王皆是治理国家的帝王,他们制琴论琴自然比及天地五行君臣清浊。然而流于后世,琴以清淡怡性为主,抚琴可以导养神气,怡和心身。

你现在真气紊乱,气血不稳,学琴倒可以去烦躁怡性情,平和心态,于你练功大有裨益。琴道甚是迷人,只要你学了,定会一生不懈,与琴共度,对你大有益处。渊明先生曾言道:‘即得琴中趣,何劳弦上声,’便是说琴之一道迷人。”

朱可欣大喜,再拜道:“多谢前辈,只恐晚辈愚笨,不能得其三昧。”

南华仙翁也笑道:“听你论琴,极是玄妙,不啻于武功一道。老朽不才,也愿随朱姑娘一起学上一学,以便陶冶性情。”

飞云洞主道:“只怕仙翁笑话了。”

南华仙翁道:“道兄不要过谦,请授教。”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