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7章(2 / 2)

加入书签

附中每年最多考三个蓟大。前五还是差了一口气。

想到蓟大,易瞻又想起给李主任填研学申请表时对方那个意外的眼神。经过一年的相处,这位学生会负责人也算是了解易瞻的性格,对于他大热天上赶着参加这种集体活动感到意外。他低头翻看着表格,易瞻在理由那一栏里填的很简单。

“蓟津大学有我的期待和念想。”

于是批准得很痛快,末了还拍着他的背好好勉励一番“给附中再创辉煌”一类的话。

易瞻写这句话时的确是怀着对未来的珍之重之,虽然这份郑重与长辈所想得有些出入。七月的补课很快结束,他在收拾行李的那个夜晚,情不自禁地无数次点开阮静渠的微信头像,又任由手机屏幕自己熄灭,一句话也没有说。

他不知道阮静渠是不是换了微信号,整整一年他没有再发过一条朋友圈,就如从一个谜团中走入了另一个谜团,永远是易瞻去追逐的,仰望的云雾。易瞻看着阮静渠的微信头像,想起了他们一起经历过的很多个黄昏。在阮静渠离开后,易瞻将自己的头像换成了泺河晚霞的粼粼倒影,幼稚地与对方灿烂的云霞押了韵。

易瞻想了很久,还是没有告诉阮静渠自己会来蓟大。他并没有自作多情到觉得这对于阮静渠来说会是一个惊喜。只是一种多愁善感式的近乡情怯,让他一瞬间丧失了很多力量。他的期待与念想,同时也是他勇气与胆怯的共同来源之一。

这么想听起来很矛盾,但对于易瞻而言,感情本是就是一件纠结的事情。他可以为这份心事对自己的生活作出破釜沉舟的改变,满怀踌躇满志;又为一点实践性的靠近而小心翼翼的胆怯。但总归是一步也不会退的。

附中的研学旅行历史悠久,但内容却是极其无聊,环绕参加国内知名高校展开。七天的行程两天在火车上,剩下的五天全是列队参加讲座和校园参观,毫无自由,并且每天要写一篇学习报告。除了在高校的最后一天晚上有三个小时的自由活动,并且要家长签责任说明,还得由校工作人员熟悉的学长学姐全程陪同。因此每年响应的学生寥寥无几。

这三个小时的自由活动易瞻肯定是要争取的。易兆丰心大,大笔一挥就签了,燕语倒是有点担忧,嘱咐了易瞻好几遍要时刻手机开机回信息。李主任倒没说什么,附中每年总有风云人物会去蓟大,不少也是学生会出身,他都很熟,去蓟大是研学活动中他最放心的高校。

易瞻拎着行李箱,随着队伍乘了去蓟津的火车。他望着车窗外倒退着,被远远甩在身后去泉市山水,才后知后觉地生出了一种即将见到阮静渠的不真实感。他忍不住去想,阮静渠乘着火车离开泉市时,在想什么?

毕竟那个时候,他刚刚送出了自己人生中绝无仅有的告白。他的少年真心,在阮静渠心中,会不会仅仅只是幼稚小孩的年少轻狂?

坐在易瞻对面是一个附中初中部的小男孩,也是他在蓟津五天双人标间的室友,叫颜超。男孩一边嗑瓜子一边和易瞻聊天,哪怕易瞻明显兴致不高也一人说得眉飞色舞,让易瞻想起了同样很能自说自话的路明迢,越看那股叨叨劲儿的神态越是相像,逗得易瞻扑哧笑了一下。

“你也觉得有意思吧,”颜超将瓜子摊在桌上示意易瞻也拿,“我哥这个人真的超级嘴欠的,我一直觉得他每天混吃等死呢,结果居然考上了蓟大诶。还成天说自己没读书没复习天天玩,有些学霸是真的虚伪。”

易瞻盛情难却,象征性地磕了几粒,也不好一直装哑巴了,挺艰难地顺着小孩的话头:“……你哥哥也考上了蓟大?”

“对啊,”颜超嘴上虽对这个哥哥满是嫌弃,说起这个还是很自豪的,“要不是他,我家才不会给我签自由活动诶,我真的好想好好逛下蓟大,这也是我的理想啦。”

易瞻实在没什么好说的,只好干巴巴地说了几句心想事成前程似锦的废话。很快颜超就感受到了和易瞻聊天的无趣,索性一个人低头看小说去了。易瞻也带了耳机,默不作声地听歌。

他一个人撑着下巴望向窗外。离蓟津越近,对阮静渠的想念越是泛滥。这份想念竟是让他无意识绕着耳机线的手指在微微颤抖。耳机里恰好随机播放到他给阮静渠唱过的那首《如果有一天》,但事实上,他并不只给阮静渠唱过这一首歌,在阮静渠离开泉市的那天,易瞻不惜半途下车也要赶上送别的那天,他送给了阮静渠临别的,也是告白的礼物。

随着那声告白,他将一个木盒塞进阮静渠手里。里面是一个mp3。易瞻不知道阮静渠是会直接收起来,还是会打开看看。虽然一想到那个场景,易瞻会不由自主地脸颊发烫,但他还是希望,阮静渠能够自己发现。

他在一年前的考试月长假中,将自己关在房间里,抱着吉他安静地自弹自唱了五十二首情歌,包括一首他自己填词作曲的,送给阮静渠的歌。

在假期最后一天的黄昏,易瞻就着窗外昏黄的日光,将这一串音频传进这个mp3里。他还是笨口拙舌,唯一的一句告白也是最老套而直白。可他又想要真真切切地让阮静渠感受到他的感情,只好借这些浪漫的歌词,缝进了自己的少年真情。像是那些似水流年的日子里,缝进的一缕缕光。</p>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